作为季家年纪最长的长者,二祖父在即将离开人世之际,还十分难得的,考虑到了子孙后代的问题,所以,在此之外,二祖父另留了一份财物,托给了大堂姑保管。
若是将来有一天,季家后人,因为意外而变得穷困潦倒时,那么,这份财物,就劳烦大堂姑给到他们,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若是五十年内,季家后人,不但没有穷乏困顿,而且,还越发往上,那么,这份财物,就完全归给大堂姑了。即使季家后人的生活并不富裕,只要没有遇到特别急难的时刻,五十年后,这份财物,依然归到大堂姑名下。
俗话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对于二祖父的临终托付,大堂姑自然是完全应承了下来。
在大堂姑夫妻二人离开沂水城时,他们带走的,是二祖父私藏的、厚厚的一叠银票。因为不占地方,又方便携带,所以,二伯他们并没有发现。
当大堂姑和大堂姑父再次来到沂水城时,已经是半年后的事情了。
一踏入沂水城,他们就听说了季家宅院易主的事情。
季家,季府,季臻瓷行,这一件件的事情,让他们有些应接不暇,心情,也是复杂而又难受的。
对大堂姑来说,没了季家,日后,这沂水城里,她应该是难得再回来了。
原本的一大家子人,几代同堂,也不过转眼之间,就全变了模样。物是人非,说的,就是他们季家的光景吧!
大伯他们,因为都单独住着,所以,大堂姑也不好去叨扰他们,至于二伯他们,那就更不用说了。而二堂姑和三堂姑,她们平日里也很少来往,是以,这偌大的沂水城里,大堂姑还真是没地可走了。
此番来到沂水城,大堂姑为的,也只是遵行二祖父的吩咐,将其藏在一处枯井内的银子给取出来。
那里,是多年以前,季家祖上经营过的茶叶铺子后面,现在,已经变成了某户人家家里的仓库,所以,算是人迹罕至了。
那口枯井,距离那些商铺和房屋,还是有些距离的。
大堂姑和大堂姑父不禁感叹:自己的叔叔,还真是会找地方藏银子啊!这样不起眼的地方,他都能找到,不愧是爹的亲弟弟啊!兄弟二人,还真是“不分伯仲”呢!
趁着四下无人之际,大堂姑父将事先准备好的粗麻绳,系在了一旁的大树上,然后,就缠好麻绳,带上打火石,下入井中了。
那口枯井,也不算深,很快,大堂姑父就到井底了。
点开火折子,他找了找,看到了地上有松动痕迹的土壤,就是这里了。确定了方位后,他拿起早先丢入井中的一个小铁铲,就着这块土地挖了起来。不一会儿,就遇到了阻碍,挖不动了。
将铁铲丢在一旁,他用手扒开浅土,里面,赫然出现了一个不大不小的木箱。打开一看,全是一些珍贵的饰品和黄金,这价值,可不菲啊!
把木箱缠裹好后,他将木箱背在身后,扯了扯麻绳,确定其十分牢固后,就开始往上爬了。
因为平日里,没少干体力活儿的事,所以,他的动作,也算是麻利快速的。
大堂姑见大堂姑父从枯井中出来,立马迎了过去,帮他拍了拍身上的灰尘。然后,两人也不多作停留,背着东西,来到了自家的牛车旁。
这辆牛车,还是他们用二祖父给到的那叠银票里的钱买的。
大堂姑一向勤俭持家,虽然,夫家的生活条件也算不错,但是,还是不能和季家相比。而且,淩城也不大,如果不是经常需要用到的东西,能租就租,也花不了多少钱。
现在,手头上算是宽裕了不少,自然也要好好的打算打算。像牛车这种十分实用的东西,日后也能发挥大的作用,他们全家人商量过后,就买了下来。这不,很快就用上了么?
也正是因为有了自己的牛车,所以,他们不管是买什么,还是运什么,都不怕旁人知晓了。这次运的,可是大笔的财宝,当然是越少人知道越好了。
这次过后,大堂姑很少踏足沂水城。除了自己哥哥们和堂兄妹们家里的红白喜事,大堂姑就再也没有回到沂水城探亲了。
自此,季家人就真的是“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