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若是玉芬也在这里,他想,她的心情,该是同他一样的吧!
济世堂里,老大夫早已将一切都安排得十分合宜,因此,在一些细小的琐事上,袁永刚并没有操什么心。在与认识的或是不认识的人都一一打过招呼之后,袁永刚来到了后堂,见到了躺在棺木中的儿子和儿媳妇。
他们的样子,看起来十分安详,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只是熟睡了呢!
袁永刚见状,压抑多时的眼泪,在这一刻,还是忍不住流了下来。
他知道,大家将自己的儿子和儿媳妇照顾得很好。他们的身上,早已换上了干净的素衣。脸上,虽然有着些许撞伤和擦伤的痕迹,但是,却都是干净而整洁的。他看在眼里,心疼在心里。对这些自己素不相识之人所给予的帮助,他的心里,是充满了感激的。
老大夫虽然年事已高,但是,作为济世堂的主人,他也是忍着心中沉痛的悲哀,将大小琐事都给安排妥当了的。
今晚,他自己做主,已经设宴招待这些陆续前来吊唁的客人们了。
对于老大夫的做法,袁永刚除了由衷的感激,别的,也不知该如何表达了。
袁大义作为老大夫的亲传弟子,是唯一一个顺利出师的人。对老大夫来说,这样难得的一个好徒儿,如此年纪轻轻的,就离开了人世。他这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心情,真是痛苦又难言啊!
看着同样略显沧桑的袁永刚,老大夫除了在心中深深地叹气以外,别的,也不知如何开口说出了。
知道袁大义夫妻二人的棺材是得埋在堰山上的,所以,明日抬棺需要用到的人手,老大夫也是早早就安排妥当了的。
袁永刚闻言,非但不觉得老大夫的做法有何不妥之处,相反,他的心里,对此事的态度,是十分认同的。
本来,自己儿子的后事,该是由他这个做爹的一手操办的。但是,他忍不住想:或许,老大夫的心情,并不亚于他这个做父亲的。是以,对于老大夫所做之事,他是十分赞成的。
一来,老大夫对他来说,是长辈,他理当敬重老大夫。二来,老大夫是儿子的恩师,他本就心存敬意和感激,所以,在这件事上,老大夫也是有发言权的一个人。
对老大夫想尽的那份心意,袁永刚就代自己的儿子收下了。
今晚,袁永刚几乎一夜没有合眼,他只想在夜深人静之时,好好地陪陪自己的儿子和儿媳妇。
人生,多么难以预料,谁都不能确定,下一刻,会发生何事。人生,又多么苦痛多难,谁也不能保证,所拥有的,能够保全。
往事,一点一滴地浮上心头。一向坚韧勇敢的袁永刚,在这种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时候,也忍不住多愁善感起来。
如果,五个月前,儿子没有去到千凃镇上,此刻,又会是怎样的一番场景呢?甚至,如果,儿子没有到这济世堂里来学医,而是像他一样,做了堰山上的猎户,此时,又会是怎样的情景呢?
是不是,这场意外,就不会发生了呢?
这样略略一想之后,袁永刚忍不住摇了摇头。他知道,按着自己儿子的性子,即使知道做某些事情是有风险的,但是,为了将事情做到最好,儿子是不会惧怕危险的。
他自己呢?会希望儿子做着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平平碌碌地度过一生吗?
先不说碌碌无为的感觉有多难受,就算是做一个再普通,再平常不过的人,难道,就不会面临险境,就不会遇见任何困难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回顾自己儿子的这一生,袁永刚觉得:大义的人生,也算是很精彩、很值得的了。
虽然,大义的这一生太过短暂,但是,大义所留下来的精神,却是深入人心,令人敬佩的。
大义这孩子,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虽然很苦、很累,但是,却很值得。可能,大义并不是十分完美的儿子、父亲和丈夫,但是,任何人都不能否认,大义,是一名很好的大夫。
作为大义的家人,他们都很支持大义对待自己职责的认真和慎重。若非如此,大义也不会有今日的这番成就了。
大义的人生,如果不是因为太过短暂,他想,该是不会有什么太大遗憾的吧?
如今,逝者已逝,袁永刚只希望:活着的人,能够更加勇敢,同时,也要更加用心地,好好地活下去。这样,生命,才能得到延续,而未来,也才能够怀有期待,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