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家人住着的小镇上,虽然没有规模十分庞大的店铺楼宇,整体面积也不算大,但是,却是一个适合生活和居住的地方。
袁大义的早归,对袁家人来说,那可是令他们欣喜不已的。就连老大夫听说了,都忍不住在心中想着:这成了家的人就是不一样啊!果然,还是要先成家后立业的好。
这次过后,袁大义倒也不怎么往外面去了,日子,就在平顺与幸福中慢慢地过着。
在袁长青三岁的时候,袁永刚和李玉芬就开始来返于堰山和镇上了。
春夏时节,他们会回到堰山,趁着天气暖和,多备些肉类和野菜。到了秋冬时节,他们则是回到镇上,帮着儿子和儿媳妇一起照顾孙子,也帮着打理家里的大小事务。
这样的生活,是快乐的,也是十分有规律的。他们都觉得,像这样,就很好。
随着时间的往前推移,一转眼,袁长青已经是一个五岁的孩童了。他和袁大义的性格倒是不太一样,袁长青这孩子,是活泼又好动的。
许久没有出过远门的袁大义,这次,因着一百公里外的千凃镇上需要大夫,所以,在告知家人后,还是动身前往那地去了。
与过往的每次都不相同的是,这次,与他一起同去的,还有他的妻子——周萍儿,她会与他一同前去。
对周萍儿来说,她一直都是认同“夫唱妇随”的。夫妻二人分开两地的日子,真的令她十分难受。以前,若不是顾念儿子出生才一年的时间,需要娘亲陪在身边照顾,不然,她也是很想跟着袁大义一起出门的。
现在,他们的儿子已经五岁了,而且,公婆都很喜欢小孩子,待他们也都是尽心尽责的。把长青交给公婆,她呀,可是十分放心的呢!
在袁大义与周萍儿一起出门的这段时日里,袁永刚和李玉芬则是带着孙子,一起住回了堰山上。
说来也是神奇,通过观察,袁永刚发现,袁长青似乎更喜欢这堰山上的生活。每日里,他可是玩得不亦乐乎的。袁永刚看在眼里,也是高兴而又自豪的。
堰山,毕竟是他出生的地方,也是他从小到大生活的地方。在袁大义很小的时候,他就有一种感觉:大义这孩子,该是不属于这堰山的。
不是说大义对堰山有什么不满,或是不喜,而是,大义这孩子,与同龄人都不一样,这让他不得不多关心些,也多在意些。所以,在他知道大义比他更不喜欢打猎后,他就没有让大义像别的小孩一样,学着去打猎了。
不得不说,自己当初所做的决定,还真是对了呢!
如今,大义已经是一名小有名气的大夫了,而且,还有一个这么活泼可爱的儿子,他们为人父母的啊,也算是能够放下心来了。
虽然,大义常常是忙碌的,很少有时间能够好好地陪伴家人,但是,他们却从不曾抱怨什么。因为,大义所做的,是济世助人的好事,他们全家人啊,都是十分支持他的。
以往,在大义出门时,他们嘴上虽然说着“放心”、“没事儿”、“早去早回”之类的话,好似完全没有担心一样。但是,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他们的心中,有着深深的牵挂,也有着浓浓的不舍。而担心的心情,自然也是有的。
这次,萍儿也和大义一起去了,他们啊,倒是十分难得的,没有像以前那样担心了呢!
大义每次出远门,少说也得三四个月才能回家。要是时间再长点儿的话,甚至可能要半年的时间才能回来。只希望,这次也和往常一样,他们夫妻二人出门在外,一切啊,都能顺利进行。
五个月后,堰山上。袁家,突然有了陌生人的拜访。这让袁永刚和李玉芬的心里,顿时生出了不祥的预感。
人生,似乎难免会有意外发生,人生,似乎也很难一帆风顺的度过。
这两个人,也不完全是陌生人,其中的一人,袁永刚倒是见过两次,是济世堂里的一个伙计,而另一个人,他们却是从来不曾见过的。
就像他们能够感到的那样,这两个人带来的,确实是坏消息,而且,还是远超他们预期的,坏到极致的消息。
原来,在千凃镇的时候,萍儿一直是与大义在一起的,就连采药的时候,两人也都是形影不离的。
但是,千凃镇附近的山,与堰山大不相同。本来,该是当地村民与二人一同前往采药的,无奈,那人身体突然不适,而这待采药草,又是急需之物,所以,在前往旻户山的中途,袁大义就让那人先行回家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