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世堂里,有很多药草的香味,混合在一起,交互着飘散,萦绕在鼻端,倒也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呢!
行医数年的老大夫,如今,已经将近花甲之年了。然而,老大夫却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继承者,他的心里,难免会有些遗憾和无奈。
本来,老大夫都已经想好了:若是到了耄耋之年,自己老眼昏花,或是走不动了,到时,这家他经营了大半辈子的医馆,也只能转手于他人了。
有时候,在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后,情况,似乎又没有想象中那么糟糕了。
老大夫没有想到,今日,自己竟然遇见了这样一位少年,他心中的希望之火,可算是燃烧起来了。
以前,老大夫也不是没有收过弟子,但是,很多人不是资质太过愚钝,就是完全吃不了苦。所以,直到如今,老大夫的济世堂里,依然没有他亲手传授衣钵的大夫。而现在有的,也是他从外面聘请的一位年轻大夫,还有两个处理繁杂琐事的药铺伙计。
老大夫这一生,都是致力于行医救人、悬壶济世的。
因为,老大夫有自己的固执和个性,也因着各种各样的原因,所以,到如今这个年纪,他依然是孤家寡人一个。
但是,老大夫却是一个十分喜欢孩童的人。对待小孩子,他向来都是十分有耐心的。除了在学医这件事情上,他会分外地严格以外,其余的时候,他就只是一个十分平易近人的老者罢了。
待袁长青的爹——袁大义醒来,且祖父确定他没事后,祖父就将老大夫所提出来的建议,告诉了袁大义。
此时,还躺在病床上的袁大义,一听到这个消息,立马就要从床上下来,去拜见师父了。还是老大夫的及时出现,阻止了他下床的举动。
老大夫一听闻,小少年已经醒了,他第一时间就赶了过来。
这里,是济世堂后面的偏房,老大夫专门隔出了两间屋子,给一些病人使用。这样,也算是为病人提供了一点儿方便。袁大义所躺着的这间屋子,正是其中之一。
在老大夫又给袁大义仔细把过脉后,老大夫很是满意地点了点头。因为,小少年的身体状况,还是十分不错的,而且,比老大夫所想象的,还要更加健康强壮些。
小少年很是慎重地答应了学医一事,而拜师之礼,则被老大夫安排在了三天后。
原本,老大夫是有提出让他们父子二人留宿一晚的,但是,祖父在谢过老大夫的好意后,婉拒了这个提议。当晚,趁着天还未黑之时,祖父背起了自己唯一的儿子,一路从济世堂走回了堰山上。
对祖父来说,这个时刻,是十分难得的时刻。
记不清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祖父与爹,很久没有像这样:能够如此近距离地接触,又能够如此亲密地相处了。
生活,需要付出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努力,人生,也需要不断地耕耘和奋斗。
祖父,是这个家里的顶梁柱,也是一家人生活保障的来源。在他的肩上,担负着一家人的生计,同时,他也有着不能忽视的使命感和责任心。
当一个人,要为了生活而劳碌奔波,很多时候,他就会忽视和错过很多的东西了。
可能是在爹能够独自玩耍的时候开始,祖父就没有像以前那样,经常把爹抱在怀中,扛在肩头了。
大人,似乎总是很忙,而小孩子,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悄然成长着。
对祖父来说,好像一个转瞬之间,曾经,需要自己紧紧抱在怀中的小小婴孩,如今,竟然已经有了许多的重量。一时之间,祖父的心里,也忍不住感慨万千了。
这段回家的路途中,父子两人,倒是难得的聊了许多。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好似突然之间,对彼此有了一个新的认知。这种感觉,是奇妙的,也是美好的。
回到家后,爹简单地洗漱了一番,就上床歇息了。而在祖父告知祖母这个消息后,两人并没有多少睡意,相反,还有着一丝的复杂与不舍。
他们都知道,学医是一件十分了不起的事情,不仅能够救死扶伤,最重要的,还能借此机会读书写字。这对普通人来说,已是十分不易的事情,更何况是他们这住在山中的人呢!
自己的孩子有了这样好的机会,他们当然高兴,当然欢喜了。但是,高兴和欢喜的同时,他们又难免会有些担心和挂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