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煦挨揍后不记打,时时刻刻惦记着下绊子,阴阳怪气道:“哼,谁能说得准呢?生孩子这事情,难不成你还能控制?除非你这辈子都不生儿子。”
朱瞻基眼神深沉的看着不怀好意的叔叔,朱高炽生气但好歹是自己儿子,“父皇,现在说这些都为时过早,还是得安抚朝臣。”
毕竟,人家这么大的功劳都被弄死,之前死的那一批也不在少数,给你们老朱家打工危险系数是高的啊。
朱棣闭上眼,再睁开时将面前的三人一人踹一脚,没有收任何的力气,“跪着吧。”
三人不敢出声,只能将闷痛咽下去。
得知自己死讯的于谦没有难过,没有抱怨,只是有些怅然。爱阅小说app阅读完整内容
太上皇如此作为,他实在不能相信复辟后能当一名明主。
朱祁钰却是脸色阴沉,动作迅速的将石亨、徐有贞拿下,这两人的职位,可是危险的很啊。
而且,他望向后宫的方向,太后啊~
【朱祁镇杀于谦,都找不到一个好的借口,昏庸残暴的还真是如出一辙,连找借口都同样无力。
如果说怨恨于谦没有答应也先的要求给赎金,反而拥立他弟弟后打退瓦剌,还能艰难的找到那么一点理由,那么之后他的举动就完全无法理解。
朱祁镇被俘虏后身边有一个叫做袁彬的侍卫,板荡见忠臣,对朱祁镇真的就是不离不弃、无微不至。
朱祁镇受冻袁彬则解开衣襟为他暖脚,随军到车马泥泞不能前行的地方袁彬则背着朱祁镇走过,朱祁镇和瓦剌交涉保命也是袁彬在中间周旋,还写信给孙太后、景帝等人。
瓦剌军队一路攻向北京,当初朱祁镇身边的太监背叛,袁彬则诱使他作为瓦剌的使节,同时密信给大明禀明将叛徒斩杀。
这么个人作为臣子,只能说眼光不太好,但为人臣没有毛病。
在瓦剌的时候朱祁镇确实依赖袁彬,按照道理等朱祁镇走狗屎运复辟该是他过好日了吧?
刚开始几年确实如此,但朱祁镇的心腹不是袁彬,而是参与了夺门之变的门达,之后门达更是秉持着朱祁镇的意志,朝廷只要有反对的声音便酷吏压制,袁彬的结局是‘叛处绞刑,输财赎死,被贬去南京,带职闲住,居所尽毁’。
嗯……是我浅薄,无法理解这位英宗的想法。】
别说是天幕,听的人同样不能理解。
你真就是不管跟着你干还是作对的人,都没有好下场啊。
和朱祁镇待在瓦剌的袁彬不可置信的看着天幕,朱祁镇关乎到他的好日子脑袋转得挺快。
“袁彬啊,我绝对是受人蒙蔽啊,天幕到底是后世之人,哪里能每件事都知晓清楚。”
袁彬想要说话却是说不出来,心寒肯定是有,但更多的还不是为了自己。
他忠于的是英宗,是大明,于大人的功绩他看到了、听到了,陛下一朝便将人杀死,若是没有陛下授意,谁敢擅作主张?
【朱祁镇的骚操作还真不是如此简单。
可能是复辟得太着急,他都来不及罢黜景泰帝,导致还出现了二帝并存的局面。
朱祁镇可没他弟弟手软,当然,也是朱祁钰病的缘故,里面的门道我们都只能猜测,没多久就嘎了,还被赐了个恶谥戾,都没进皇陵。】
朱祁钰写圣旨的手一顿,他兄长还真是毫不掩饰啊。
戾?
果然是恨之入骨。
【当然,跟着朱祁镇复辟的大功臣们一个个下场也没多好。
朱祁镇之败家,第一便是将明朝几代明军积攒的精锐输干净;
第二便是武将勋贵集团的覆灭,导致文官势力增长,无人可制衡;
第三,杀于谦寒了文武百官之心,是“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是“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的于少保。
于谦的功绩没有谁能抹去,可朱祁镇的作为证明,为你老朱家卖命可没什么好下场,等到后续满清入住中原,大明那些有名望的党派可是滑跪得十分迅速。
但朱祁镇啊,真是好命,本来该如北宋徽、钦宗二人一般,可偏偏出了个于谦力挽狂澜,等到他儿子继位,又立马替于谦平反。
说实话,朱祁钰当初废太子能理解但属于白折腾,反正兄长没什么用处了,还不如就安心的让大侄子当继承者。】
朱祁钰把天幕的调侃当真了,想了想,他兄长可能唯一的作用还真就是生了个好儿子。
既然如此,之前他想要立自己儿子为太子,现在知道是白折腾,又何必再言而无信呢?
至于人嘛,既然都已经把唯一的作用起完了,就不必再回来。
而且,党争?
滑跪?
可真是好理解啊。
不单单他抓到重点,朱元璋同样,阴恻恻地看向底下的大臣,文武百官察觉到他的不满和跃跃欲试,心里真是对着后面的王八羔子一顿骂,你们倒是享福,留下他们面对狂风暴雨。
本来陛下成天看他们不顺眼,整天都想着挑个理由砍头,现在这架势,有种连敷衍的理由都不愿意想的意思。
欲哭无泪。
朱棣这边直接冲着两个儿子和好孙子拳打脚踢,三个人动作统一,抱头迎接拳头。
朱高煦对于特意赶过来看热闹后悔极了,平白无故挨了好几顿揍。
这下子,看大侄子的眼神更加不对劲。
而钱塘十几岁的于谦小心翼翼的探出脑袋看着聚在府外的人,稍不留神和某人对上引起一片欢呼,立刻缩回小脑袋。
真是太可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