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伯近来风湿的毛病重了。一场夜雨浇落,他的膝盖被湿气砸得动弹不得。
陶眠听闻了消息,立马来到老宅探望他,还专程带了几贴小神医做的膏药。
仙人做惯了照顾病人的事,给蔡伯熬药贴药,做得顺手。
灯火如豆,两人聊起了元日。
金举人,银进士。考上举人是件极难的事,而元日不仅考中了,还拿到第二的好名次。
“第二名,元日那孩子还修书给我,自责地说没考好呢。”
蔡伯把元日当自己的亲生孙子,每次提起他,笑得两只眼睛眯缝起来,自傲不已。
“他还提到童生试时,没拿到县案首的那次,说自己老是欠点火候,总拿第二名。”
陶眠闻言也有了笑意。
“凡事忌满。前面拿的第一太多,对后面未必是好事。这孩子的路还长着呢。”
“是啊,还长着。”
蔡伯捶了捶腿,叹息一声。
“他还年轻,我却老矣。也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亲眼看见他高中状元,荣归故里的那天。”
蔡伯说得伤感,陶眠也沉默下来。
不止是因为老者的话,这话,已经是他近些日子第二次听了。
除了蔡伯,荣筝也在苦苦支撑。
“我得……等那孩子金榜题名,再走。”
荣筝的头发全都白了,只是容颜似乎受了上一回的影响,始终没有衰老,凝固了时间的美。
这也是她唯一值得安慰的事。
荣筝是个极少幻想的人。或许和小时候在浮沉阁的经历有关,她知道现实永远冷脸待人,冷眼旁观。
所以她不指望着依靠意志就能克服寿命的极限,她和陶眠商量了许多办法,让她再拖一些时日。
如果实在无计可施,走到最后一步……
那她也与陶眠说过。若是她在元日准备考试的前夕走了,就拖一拖,不要马上告诉他。
若是元日考中了功名之后离世,那也别逮着喜庆的日子,平白添了几分晦气。
陶眠不让荣筝说这样的话。
“元日自小也是跟在你身边长大的,他怎么会这样想你。”
荣筝轻轻摇头。
“是我自己这样想。小陶,我不想我的死,为任何人添麻烦。”
乡试之后的次年,就是会试。二月,院子新种的一株白须朱砂开了,元日踏入贡院,全国举子共会一堂。
陶眠自寝房步出,见那梅花开得艳灼,心中一喜。
一阵山风顺着屋檐斜飞的弧度,吹动树枝挂着的残雪。冬阳漫漫,飞雪被阳光照射,闪闪如金。
那梅花也随之而落,飘飘洒洒。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荣筝房中传出一两声咳嗽,陶眠回头,却见徒弟把自己屋子的窗也敞开了,坐在窗前,笑靥如花。
“花开得真好啊,小陶。”
荣筝用帕子捂着嘴巴,又咳嗽两声。
陶眠走到她窗前,将窗户掩上半扇。
“院里风冷,别吹得着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