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为了防止农村人以婚姻为媒介大量涌入城里去,孩子的户口是随女方的。 林家因为林卫东的爸爸入了矿场是正式工,因此农转非户口落在了矿上,才能有的非农户口,能拿着一个月三十二块的正式工工资。听说最近升组长了,工资也涨到三十八了。 而林妈只是家属,还是矿上的临时工,是考虑到夫妻关系才能住在矿上的,可户口依旧在村里,只拿一个月十六块的临时工工资,毕竟她还拿着村里劳六公四的口分粮呢。 看上去,林家一大家子子子孙孙一大半都生活在城里,但非农户口的就林爸一人。 剩下的五个城里人,到村里分粮的日子,还是能拿到四分的粮食的。 这种情况下,老林家全家都想成为城里人,成为工人,做梦都要比努力来的现实一点。 也因为这种情况,村里大队书记也挺不待见林家的。 平白无故有五口人不干活,还得分村里的口分粮,换谁谁都不乐意的。 一口粮食都舍不得糟蹋的年代,这样子很招人烦的。 要不是不用分那么多,只需要分公四的那一份,不需要给劳六的那一份。再加上谁去县里办点事都会麻烦到林卫东的爸爸,村里绝不可能频繁的给开介绍信,让这五口子人在城里活的那么自在。 也因此,在村里生活剩下的林家人就需要多努力,才能平息村委的怨言了。 那么主要劳动力,林家老二林建海老三林建平就得多辛苦了。 再加上,这时候年景还不好,农村多养一个人,可不仅仅是多一双筷子的事情,更何况一下子还养两个,林家里叔婶是不乐意花粮食养着两孩子。 他们可不管他们家的孩子都在老大家养着呢,他们只看到了眼前哥哥家的孩子,在吃他们辛苦挣来的粮食。 这可是不行的! 你养我家孩子,那是爸妈让的,我养你家孩子,那我们是不乐意的。 至少不能让你家孩子闲着。 因此,林卫东自小就要跟着家里的大人一起下地干活挣工分。 这就是两兄妹的情况! 也是因为这种情况,加上长期的营养不良,吃不饱饭,妹妹林小曼很快就生病了。 这才有了眼下的这一幕。 这也是,林卫东觉得自己父母脑子不正常的原因。 没错,就是这么奇葩。 可林家的老太太林奶奶自然有自己的道理。 林爸林建国是家里唯一一個把初中念完的人,其他的兄弟连高小都没读完。 就这样,在机缘巧合下,林爸因为学历的原因就成了县里矿场的工人,一直没在家照顾父母。 此事对于林卫东的两个叔叔就颇有怨言了。 在他们的想法里,是他们牺牲了自己上学的机会,集全家之力才供养了林爸这个学生,因此才换取了哥哥的出息,才有机会农转非成功通过矿场的考试当上城里人。 至于他们为啥小学三年级就辍学这事,绝对和他们学习不好没有关系。 反正是大家的牺牲才有了林爸的今天。 于是,他们在老头老太太面前就没少抱怨。 说林家二老偏心大儿子,不管他们哥俩。 林家的老头老太太也觉得,这些年全靠着两个小儿子在身边照顾,现在老大一家的日子过得好了,要在城里享福了;以后就更不可能管她了,这可不行。 如此老大就该拉拔着兄弟姊妹过日子。 凭什么大儿子在城里当城里人,而他们剩下的两个儿子就得在村里的土地抛活啊! 这不公平。 所以老太太就带着老二家和老三家的聪明的孩子去了城里了! 那时候林卫东还小,也不知道老太太怎么说动的林爸,于是就有了,林卫东的父母的养着兄弟家的孩子,他和妹妹林小曼要回村;而他们的堂兄弟,也就是二叔家的兄妹林小磊和林小红,三叔姐弟林小梅和林小龙就留在了城里这回事了。 林卫东不懂这里面的逻辑是什么,也许老头老太太根本就不讲什么逻辑。 这不重要。 只要孝道的大棒压下来,林爸就会服从,这就足够了! 这让林家老太太很有底气。 反正林卫东不知道爸爸是不是个愚孝的人,但他就是按着这个安排照做了。 甚至林爸打心里觉得,自己能进城就是占了兄弟姐妹的便宜,养他们的孩子也正常。 何况他自己就是个村里娃出身,自家的孩子回村当农村娃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要不是有兄弟,他也不会有今天。 于是,这事也就这么定下了。 就这样,林卫东兄妹在乡下这一待就是七年多! 这期间林爸还给林卫东生了个弟弟,叫林小虎。 这个孩子倒是在城里站住了,没再送回乡下来。 也许林家两老也觉得,不给老大家留个孩子傍身怎么都说不过去,况且在村里风言风语的影响也不好,这才有了这个结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