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村里生活的感觉就是好。早上起来,便有公鸡喔喔叫。
赵青嫣家院子里已经一只鸡都没有了,全都拿到了山谷里去养。
一大早,黄氏掏了钱,让刘小花去村里吉婆婆那里去买些半大的鸡鸭回来养。
农家人总不能吃个鸡蛋,还得天天出去买不是。
又安排赵明庚去镇上看看,哪家私塾的口碑好。
问清楚具体的入学时间跟束脩,还有就是他们一家子的男丁都去读书,束脩是不是能优惠等。
赵明庚低着头,听着亲娘的叮嘱,就感觉脸上发烧。
感觉自己是最苦逼的人。
再过几年自己都能给人当岳父了,亲娘还让自己跟着小屁孩们一起进学堂。
满腹怨念地赶着骡车去镇上。
到了镇上,打听事儿,就容易了很多。
赵明庚这人有个特点,喜欢较真儿。
先在镇口这里的茶棚坐下,点了一壶茶。
喝茶的工夫,便跟茶棚掌柜的聊了起来。
“你老说咱们镇上那家私塾好呢,主要有两家。
一家是举人吴道有开的私塾。
听说他教出来的学子,已经有几人考上了秀才。
只是举人年事已高,每年所招学生不能超过20人。
且束脩较贵,每半年是5两银子。
还有一位是王秀才开的私塾,他是夫子中最为年轻的一个,今年二十多岁。束脩是半年3两银子。”
赵明庚谢过了茶棚掌柜,分别去了两个私塾附近打听。
赵举人家附近住着的城区,算是五方镇富户云集的地方。二三进的宅子比比皆是,想找个人打听一下都难。
晃悠了一圈,发现附近有一家药堂。最凑巧的是,当初赵青嫣磕破了头后,就是这家大夫给把脉的。
古人都迷信,没病没灾的,谁也不进药堂。赵明庚也挺膈应的,可附近是真的没啥人可以打听吴举人了。
琢磨了一会儿,一拍脑袋。大踏步地走了进去。
药堂里现在没什么人,小郎手里拎着块抹布,正在擦柜台。
见到赵明庚进来,忙招呼道:“客官是看病还是抓药?”
“抓药。”赵明庚回答完,便拿出了闺女给写的纸条,念给小郎听。
“肉桂、陈皮、八角、草果……各要二两,请把这些分开包装。”
“客官,你确定这么买药吗,可有方子?”小郎有点不可置信地问道。
赵明庚点头称是,“小郎,安心捡药便好。”
小郎想想这些个药也没什么毒,应该没大问题。很快把要捡好,称重算钱。
付了钱后,赵明庚犹豫了一下。
“小郎君,我想跟你打听个事儿,
家中有幼儿,想要送去私塾读书,听说吴举人的学识好,就想着是不是要把幼儿送去读书。
若小郎君知道,可否告知一二。”
小郎很是一言难尽地看着赵明庚,半晌也没有回话。
刚好一个老大夫从后堂走了进来,接过了话头。
“哈哈,这位客官是想送小公子去读书呀,好事好事。只是客官问错了人。
这家这个小孙子就是从吴举人那里退学的。
这小子生性调皮好动,坐不住凳子,还喜欢问各种问题。
这不被打过手心,肿的老高就再也不肯去学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