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后,道观建成,郭县令原以为事情就这么过去了,岂料这群道士竟然将附近数百亩良田都私自划到了道观的名下,那可是山阴县为数不多的肥沃良田,而且这会儿已经是秋收的时节,若是失去这批粮食,会有很多百姓熬不过这个冬天。
这期间,有几个百姓与他们起了冲突,被活活打死。
一时之间,前来县衙告状的百姓络绎不绝。
郭县令自然不会坐视不理,亲自去和那群道士交涉,奈何那群人油盐不进,始终不肯将那数百亩良田吐出来。
郭县令一怒之下,命人查封了道观,并将那群道士捉拿下狱。
这下可算是捅马蜂窝了,原先一直神隐了一般的知府大人亲自赶到山阴县,指着郭县令鼻子,将他好一顿训斥,并责令他立刻放了那群道士。
可让他没想到的是,原本低头听训一副认错模样的郭县令,这一次却犹如吃了秤砣一样,说什么也不答应。
知府大人还是头一回遇到这样不知好歹的官员,气得吹胡子瞪眼,七窍生烟。
气归气,事情还得解决,再闹下去,传到道门高层耳中,连他这个知府都要受牵连。
他以上官的身份相压,打算强行带走那几个道士,哪知郭县令根本不吃这套,握着一柄不知从哪里来的刀,挡在牢房门口,说如果知府大人不顾律法,强行带走犯人,他就杀了那几人。
这副滚刀肉的样子,顿时镇住了前一秒还气势汹汹的知府大人。
正所谓软的怕硬的,硬的怕横的,横的怕不要命的,这郭县令又横又不要命,就算是作威作福惯了的知府也不敢轻举妄动。
而更可怕的是,山阴县上到县丞,下到衙役的,都对他这个知府大人的话充耳不闻,根本指挥不动。
知府大人怎么也没想的,放任郭县令在山阴县十年不闻不问,竟会是这么个后果。
奈何悔之晚矣,只能气冲冲的打道回府。
他一走,衙门里的人呼啦啦地朝着郭县令跪下了,求他放了关在大牢里的道士们,再去知府衙门赔罪,兴许能保住县令之位。
大家心里都门清,这件事并没有过去,知府大人回去后一定会点齐兵马,卷土重来,等到那个时候,就不是大家齐心协力就能挡住的了,一府兵马,远非他们这几十个衙役能够抵挡的。
先前那是箭在弦上,他们就算心里再害怕,也得硬着头皮顶上,现在关起门来商量,自然得做一个最好的选择。
这十年间,郭县令的政绩大家伙都是看在眼里的,实在不忍这样的好官被罢。
奈何任凭嘴皮子磨破,郭县令就是不肯答应,甚至下令连夜处斩那几名身负人命的道士,连刑部文书都不等了。
郭县令心里清楚,一旦知府大人再来,他就再没机会斩杀那几名道士。
用他的话说,若不能庇护百姓,为死者伸冤,他如何配当这个父母官。
郭县令连夜写了奏折,让人送往京城,奏折里满满都是对道门恃宠生骄,强占良田,祸害百姓的痛诉,以及周帝为求长生,不顾百姓死活的斥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