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读网

字:
关灯 护眼
千读网 > 退亲后,我携千亿物资穿古代荒年 > 第61章 挑绸缎

第61章 挑绸缎

沈进把沈族长请进了堂屋。

据沈信中说,昨儿沈氏一族开了祠堂,把沈昌给除了族,赵氏也被休了。

既然赵氏已经是被休之人,就不能拿沈家的家产了,所以族老的意思,是该把赵氏手里的四亩地收回来,沈昌也不必给他分这么多家产。

但沈老头却没要,只是提了个要求,让赵氏、沈昌把沈娇娥一起给带走,从此他当没这么个女儿。

当初沈昌和赵氏把沈娇娥给卖了,按说也不是沈娇娥的过错,可沈娇娥的存在让沈老头觉得丢脸,在沈老头看来便成了沈娇娥的过错。

如今有机会把沈娇娥一起赶走,沈老头宁愿赔点地,也不愿意家里有个污点在。

于是昨日赵氏、沈昌、徐氏、沈娇娥便在村里买了个小院,连带着沈昌的两个女儿一起搬走了。

值得一提的是,几人房子买在村尾,那里是外姓人的地盘,如今沈徐两族都不愿意接纳这几人,他们也只能在外姓人那儿买到房子了。

村里外姓人的房子如今空了好几套,可好房子却不多的。

几人挑挑拣拣才买到一套稍好点的青砖小院,只有五六间小屋,八两银子就买下了,但好歹几人算有地方安置了。

说完沈昌等人的事,沈信中问:“我咋听说王举人如今在宁王手下做军师?”

昨晚他便听人传回了这个消息,今儿一早徐族长和其长孙就赶了辆骡车到县里去了,据说是宁王委任马文会当了清源县令,马文会要召各乡里正商议赈灾之事。

沈进便把昨儿在县里听到看到的事,跟沈信中说了一遍。

沈信中听沈进说完,差点老泪纵横。

他老眼泛红地抽着烟,默了良久才说:“但愿你们大舅能平平安安的,能助宁王成事。”

平头百姓哪关心朝堂龙椅上坐着谁,只关心谁能真正为百姓着想。

他们要求不高,只求能填饱肚子穿暖衣裳,只求能有太平日子。

刚听说宁王造反时,百姓们是怕的,但如今知道宁王心怀天下苍生,他们便不怕了。

总算有人为他们站出来了。

沈进看了眼沈信中,也没再说话。

旋即又垂下眸,眉头深深皱着,像是有什么心事。

……

当天傍晚徐族长回来,便召集了村民开会,要统计村里缺粮的人口。

为此事村民又没少扯嘴皮子。

大家知道县里要赈灾,谁不想往家里搞点赈灾粮?

凭啥有人能拿赈灾粮,有人不能拿?

再则这谁缺粮谁不缺粮又怎么算?请下载小说app爱阅app阅读最新内容

这嘴皮子扯着扯着又吵了起来,搞得徐族长和沈族长都十分头疼。

最后还是沈进给想了个法子,给定个规章来,家里人均拥有十二斗粮往上的,算不缺粮,缺粮的也分三等,人均超过六斗粮的,算轻微缺粮,人均不足六斗粮的,算中等缺粮,人均连三斗粮都没的,算严重缺粮。

届时发赈灾粮时也按三等发,这样总归算公平些。

这法子好是好,可怎么避免人瞒报谎报又是一件头疼事。

最后沈信中一拍桌,决定挨家排查粮食,若有瞒报谎报者,一律一粒赈灾粮不给,还要面临处罚,这才把事情给搞定了。

于是村里各家各户当天晚上就遭到了突击检查。

沈清家倒是没人来查,因为沈进言明了自家不缺粮,不需要赈灾粮。

这事统计了一个晚上,第二日徐族长又把统计单子报去了县里。

马文会也正因为怎么发赈灾粮犯愁,因为许多乡里报上来的需求,都超出了他的预期。

听说七里村用了这个法子,他便灵光一闪,让别的村里也按照七里村的法子来排查,还派了士兵下乡去监督,统计完后,再派士兵对照单子下乡发粮,务必要让真正缺粮的灾民能领到粮。

『加入书架,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