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林正业消化了李凌峰刚才所说的关于排除隐患的话,不由得对着李凌峰拱手佩服道:“夫事未有不生,于微而成于著,小友之虑远,吾实不足矣!”
“小子不才,林老板谬赞了。”李凌峰谦虚回了一礼。
林老板真是太喜欢夸人了,把他夸得都不好意思了。
而且林老板的年纪都能做自己的长辈了,还向他行拱手礼,他李凌峰何德何能心安理得的受其这一礼?
李凌峰的谦逊林老板看在眼中。
见到他如此进退得宜,不由得对眼前的小小少年更为满意了。
对林正业来说,心中早已经把李凌峰当作了自己的“忘年之交”。
高山流水遇知音,实在是人生快事!
李凌峰等着林正业取来了笔墨,将自己方才所提的问题都一一记录下来后,这才开始今天的重头戏。
那就是如何解决林正业之前与自己提的“卖多”问题。
他相信,林老板肯定更感兴趣。
“小友对此事莫非亦有想法?”林正业疑惑道。
自然,他确实有些点子。
李凌峰点点头,深吸一口气,在林老板关切的目光下终于开口:“小子确实有些想法。”
“林老板先前与在下商议,提出了话本生意的两个大致方向,一个是如何扩大范围,另一个则是如何扩大销量,是否?”
林正业点点头,他确实拟定了这两个可行的大方向,要想将生意做大,这些都是无法避免的问题:“的确如此。”
李凌峰笑了笑:“小子因为听了林老板的打算,心中确实有了些许不成熟的建议,还望林老板指正。”
说完他拱手一礼,复又说道:“林老板之前也说了,不想将话本的销处局限于富贵官府之家的后宅。”
“林老板想的确实不错。大夏朝以农为本,夏朝人多为平民百姓,有钱有势之人实在少数,要想话本普及,自然不能忽视群众基础。”
“这……”林正业摸摸头,好奇道:“何为群众基础啊?”
李凌峰勾了勾唇角,憨笑着解释道:“自然就是‘民意’。”
原来如此。
确实,士农工商,农占八成。
如果将话本生意普及到平头百姓,那所得的利将是他林正业几辈子想都不敢想的数目!
但李凌峰说的这些他不是没有想过。
正是因为想到了,才发愁。
大夏百姓是多,社会地位仅次于入仕之人,可是却有无法忽视的两大弊病。
第一是穷。
大夏朝贫富差距太大了,百姓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春耕秋收,还要服徭役,交赋税,服兵役,根本没有多余的钱去花在消遣娱乐的话本之上。
其次便是目不识丁。
这也是最大的问题。就算稍微富足的平民能看得起话本,可是他们却不识字啊!
培养一个读书人成才,从古到今都是一笔大投入,而且回报率跟付出培养不能成正比。
不是所有人读了书就一定能得到收获的。
在现代,国家还推行了九年义务教育这种划时代的民生教育大计,多少人进了学校,可是能读到大学,读上好大学的人在庞大基数下,也不过是那么一小部分。
这还是几代人努力了许久的结果。
可是现在却是在大夏。
李凌峰和林正业就算有天大的本事,也不可能让大夏的百姓在短时间内就能认字吧。
所以,林正业这才毫无办法。
“小友所说吾已知晓,可实在是没有办法解决啊…”
林正业摇头叹息。
看见林老板无可奈何的样子,李凌峰轻笑一声,胸有成竹的正色直言道:“那倒也未必…”
“这…真有办法?”林正业迟疑。
不是他不相信李小友,而是如果想要不识字的老百姓去买话本看,就像是老母鸡屁股上栓麻绳儿,这不是瞎扯“”嘛。
就算是天王老子来了,也不可能让大夏朝的百姓突然识字啊。
不过心里不信归不信。
林正业却没有打击李凌峰的积极性,扯着脸苦哈哈的问道:“小友莫非有什么好办法?”
李凌峰看林正业蔫巴巴的脸就像霜打的茄子似的,丝毫没有他一开始预想的激动,就知道林老板不信他。
没办法。
要是真让老百姓都识文断字,他李凌峰肯定也做不到。
也难怪林老板不信他的话!
但
谁说他李凌峰要说的是这个了?
李凌峰轻笑着摇了摇头,对着林老板开口道:“想要大夏朝的人都买得起书看得懂书确实难于登天。”
听李凌峰这么说,林正业一副“果然如此”的表情,心里也不再抱有希望。
正想开口劝慰李小友此事不必着急,办法总比困难多时,李凌峰的声音却在耳边“轰隆隆”炸响起来。
“林老板只是想更多的人能看得上神雕,又何须拘泥于此?”
“人有五官,非用眼才可‘看书’,小子并非强求百姓人人识字,只不过是打算以‘听书’的形式卖书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