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发音标准,而且咬字清晰。
四人皆惊。
要知道前来书院蒙学的孩童最大也不过八岁,却也无法听一次就完整复述夫子蒙学的内容。
毕竟光凭耳朵听一句你不了解的话,而且只听一遍,大多数人可能都不能明白别人说了啥,更别说还要复述了。
所以连何举人脸上的神色也有了变化。
他毕竟当过京官,见多识广,知晓确实有些孩童天资聪颖,破蒙之时只一遍就过,可在他的认知中,大夏朝蒙学能一遍就过的也就那寥寥几人,最后也都颇有成就。
他又如何能不惊喜?
八岁是什么概念?在现代,八岁的小朋友可能刚从学前班升上一年级,甚至连名字都还不会写。
而李凌峰不过才刚刚六岁,就能做到耳聪目明,口齿清晰的复述夫子的话,你说何举人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其他三位夫子和何举人的想法不谋而合,惊讶过后更多的欢喜,毕竟此子今日入福德书院蒙学,只要能悉心教导,日后不一定没有锦绣前程。
杨秀才性情耿直,见李凌峰于众人注视下面不改色,对蒙学的内容娓娓道来,禁不住也想验证一番。
旋即对着其他三位夫子拱手一礼,朗声笑道:“某观此子确有不凡,杨某爱才心切,不由心痒想考校一番,还望诸位理解。”
何举人、陈秀才和周秀才互相对视一眼,三人正有此意。
“少康兄请。”杨知茂字少康。
李凌峰愕然,好家伙,这算超纲了吧。他也没想到自己一遍复述会引来众位夫子的好奇,还大手一挥就给他加题了。蒙学还有加时赛?古人真会玩儿。
不过李凌峰也没办法说什么,而且他也能感受到夫子并无恶意,可能是因为他太“聪明”了,想要看看是不是真的。
在现代的时候,李凌峰从小就是大家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太小的事他记不得了,不过他也明白自己曾经六岁时也断然不会像现在表现的这般智若近妖。
所以多少理解自己面前这四位先生的激动之情,然后坦然接受了。
杨秀才四十多岁,一张国字脸上蓄了两撇胡须,一袭襕衫,声音洪亮:“汝和陈师蒙学已过,但吾也想考校一二,你且仔细听清,勿须慌张。”
“弟子明白。”李凌峰拱手正色道。
“蓬莱弱水,惟飞仙可渡;方壶员峤,乃仙子所居。沧海桑田,谓世事之多变;河清海晏,兆天下之升平。”
杨知茂所读乃为《成语考》地舆中的内容,相较于《声律启蒙》难度提升了不少。
李凌峰站在原地,侧耳倾听,明了后在心中确认一番,然后缓缓出声,将自己听到的内容全部复述了出来。
一字不差。
杨秀才大惊过后,看着李凌峰那叫一个越看越满意啊,就好像你读书的时候,老师只要求你考九十分,没想到你考了一百分。这样的学生哪个老师不喜欢。
“大善。”
四位夫子齐齐点头,这可是个好苗子啊,以后必定更加用心去教导,绝不能使之泯然众人。
李凌峰脸上挂着憨憨的笑,一副懵懂无畏的样子。虽然他长相普普通通,但眼中的微光却又与众不同。
有的人就是这样,初见时相貌平平,在其开口后,你才会后知后觉:这样的人活该长得一般!因为相貌对于他来说,是最不重要且最不需要的东西。
可能自己终其一生都无法望其项背。
李凌峰的超常发挥自然得到了夫子的青睐,几位先生都对此次的蒙学满意得不行,将入学孩童的名字姓名住址特征等基本信息一一登记之后,就会将名册递往县衙备案。
学子名册备案在大夏必不可少,将会成为以后科考的凭证,每次考试前都会凭名册记录的信息反复确认,以防科考舞弊代考等。
而且也会更新被记录学子的信息,以便于下场考试能更容易辨认。
待所有事宜结束后,李凌峰终于领到了自己的课本。是刚刚几位先生蒙学时所问的《声律启蒙》。
自即日起,他李凌峰便正式踏入“读书人”这一行列了,首要之事解决,心中的石头终于落下,以后再也不用担心自己师出无名的“露才”了。
因为是进学第一天,在领完课本后就可以回家收拾衣物被褥等生活用品,从明日起便要正式进学了。
大夏学子读书和现代的学生一样有寒暑假,但大夏进学却并没有周末之说,而是只有在每月初一和十五的时候才可以放假回家探亲,相当于半个月休息一天,其他时候则是在书院的寝舍中住宿。
想着自己要半个月才能回家一趟,李凌峰不由小脸一皱,害,再也吃不到娘做的蒸鸡蛋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