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定下了章程,维也纳宫廷直属于哈布斯堡家族的力量迅速行动起来,十几路皇家邮差急递飞驰向各方。 维也纳宫廷周边的几支皇家近卫军迅速集结,相隔三五日陆续向西进发,这么大的动静可瞒不了人。 很快宫廷便喧嚣起来,各路贵族王公纷纷前往冬宫觐见皇帝陛下,反正是各种忧虑担心,各种扯后腿,各种不满情绪宣泄…… 这一切,弗朗茨二世全都默默扛了下来,他要为斐迪南撑起一片安宁的天空。 他并不是没有担当的君主,也不是没有决断的君主,更不是没有抱负的君主。 只不过时运不济,遇到了位面之子法兰西皇帝拿破仑,每一次都会按在地上狠狠摩擦,说起来都是一把辛酸泪。 维也纳宫廷御令迅速发出,斐迪南兵团正式组建起来,由皇储斐迪南担任中将司令长官,全权指挥这支5.5万人的精锐军队。 军队正在陆续开赴边界,预计全部集结起来需要8~10天左右,各种作战物资也在向边界汇集,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筹备中。 此时,关于法国远征军几乎全军覆没的消息已经传扬开来,引发了欧洲震动。 欧洲各国之间信使飞驰来去,各方势力全都蠢蠢欲动起来。 这个时候没有人冒头,大家都在等消息的进一步确认,但是各种心思已经野草一样的疯狂生长起来。 英国王室接到了来自神圣罗马帝国关于联姻和联盟的请求,这看起来更像是捆绑销售,要么全同意,要么全拒绝。 摄政王乔治仅仅犹豫了二天,在召集了唐宁街首相府内阁众大臣密议之后,很快便同意了两国联姻及联盟请求。 英国皇家信使即刻出发前往维也纳,随后是以外交大臣唐纳率领的高级代表团前往欧洲。 其第一站便是维也纳,双方将商讨联姻及组建第6次反法同盟相关事宜。 此时,来自沙俄的外交代表,普鲁士,西班牙,挪威,荷兰,比利时,莱茵联盟等各方代表纷纷前往维也纳,商讨进一步结盟的方案。 法国皇帝拿破仑此时轻车简从,率先返回巴黎宫廷,即刻发出皇帝诏令对法兰西全国进行战争动员,开始大幅度扩军进程。 短短几天功夫 整个欧洲形势风云突变,欧陆各国纷纷躁动起来,暗地里的合纵连横愈发的明显,那些被法兰西帝国打击的各国势力纷纷死灰复燃。 从巴黎前往维也纳的外交使节日夜兼程,其目的就是传达法兰西皇帝拿破仑的最新旨意,勒令神圣罗马帝国履行盟约,切勿在新形势下走上错误的道路云云。 奥伦堡军营 全身戎装的斐迪南殿下精神抖擞,他身穿着考究的帝国中将军服,腰间配着镶嵌玉石的指挥刀,率领着一大群直属军官正在试验新武器。 准确的说,是在实验配备的新型铅弹。 一横排30余名近卫军士兵,手持着燧发线膛枪正在装弹,他们使用的弹药是新型铅弹,密封在浅黄色的小纸袋中。 这种小纸袋分为两截,撕开前端,可以倒出定量的火药。 撕开后端,是一枚椭圆形的铅弹,其尾部包裹着软木,新型铅弹比步枪口径略小,可以轻松的从前端装入枪膛中。 士兵抽出推弹杆,从枪口前端向下捣实以后,便可以抽出推弹杆,准备瞄准击发。 这种新型铅弹非常好用,一举解决了旧式步枪的前装子弹时,由于子弹过大导致塞不进去枪管或堵塞枪管的尴尬情况。 铅弹可以很轻松的用推弹杆推入枪膛.从而大大提高了射速,熟练的射手每分钟可以打出四~五发子弹,比原先提高一倍。 这意味着排枪火力增强了一倍,在两军对战中意义重大。 新型铅弹的优点还不仅如此,在一众军官的观察中,一横排30余名近卫军士兵瞄准前方200码的一排靶子击发。 “啪啪啪……” 一连串的清脆枪响声后,燧发枪冒出了一阵青灰色的硝烟,浓烈的火药味儿随之扩散开来。 远方的靶子倒下了七八个,这引起了围观军官们的惊呼声。 30多人击中七八个靶子,而且距离在200多码外,这样的精准性简直神乎其技。 要知道滑膛枪最大的缺点就是在60~80码之内还能保持较大的准度,超过这个距离那就没数了。 所以排枪战术必须要接近到80码以内,双方距离越短,精准度越高,排枪杀伤力越强,这几乎成为欧洲军界共识。 在1759年爆发的七年战争中 英法两国在魁北克战役中,于亚伯拉罕平原展开了大决战。 英军4800名将士在沃尔夫少将指挥下全部登陆,迎战法军总司令蒙卡姆率领的4000余名法军。 在这次战役中 英军在沃尔夫少将的指挥下,硬顶着法军两轮排枪射击造成的巨大伤亡,将双方距离缩短到45码,然后站立下来举枪瞄准射击。 仅一轮排枪射击,便将法军前排士兵击倒大半,第2轮排枪射击彻底击溃法军,从而赢得了战役的胜利。 英军沃尔夫少将在战斗中勇敢的站在了第1排,他也在此战中弹倒下,最终阵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