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读网

字:
关灯 护眼
千读网 > 快穿之白月光的逆袭 > 第二十五章太学

第二十五章太学

李雎被伤到额头之后,靖安皇后对那些女孩子的惩罚后。第二天她们就被收拾行李打包送回家中,不久又有新的女孩子来上京代替她们。这件事处理过后,皇帝夫妇两人仿佛就忘记了这件事情一样,谁也没有去问李雎为什么那时候会出在群芳殿。

今年的李雎已经三岁了,从一个小小的糯米团子,变成了一个小糯米团子。脸上带着被靖安皇后精心养出来的婴儿肥,奶声奶气的小嗓音带着与生俱来的贵气。虽然依旧带着小奶音让人萌到心肝儿一颤,但是却没有人可以,因为年纪小的殿下而忽略她与生俱来的身份和尊贵。

另一边的男主魏洲在历经一年来自他亲爹的精心调教下,年满六岁的魏州,现在已经是一个性子带着骄傲不逊又有点调皮的小男孩。他们都随着时间的轨迹一步步朝着那仿佛规定好的剧情来发展,但却不是原书中的剧情,而是被李雎精心策划出来的剧情。在这两年中,李雎又被系统惩罚了五次,而李雎的灵魂也在一次又一次的锻炼中更加强韧,这离不开系统的功劳。

而且李局的打算可不是之前一次次小的改变,从这一年开始,男主魏洲的未来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不知道系统会出现什么事情来,希望可不要让李雎失望呢。

年满六岁的魏洲已经可以进入大清太学设置以来最低年龄了,在以往大臣都会在皇上的子嗣三岁之后把年满六岁的孩子送进太学去和皇子皇女一起学习学习。之前的明和帝一直没有子嗣,所以太学一直以来都是历届学子在科举考试的最后一站,他们会在那里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最终考试考察。现在太学重新被启用,那么那些学子有部分被筛选出来,将会担任为期一个月的太学讲师。这是明和帝对科举和太学加强联系的第一步,也是培养权贵之子与寒门学子之间的关系。

虽然大清过了许多年,但是在权贵与寒门之间,仍然有着一道不可穿越的界限。现在的朝堂之上大部分还是那些权贵之子的,而寒门出身的官员,大多官职较低且大多为文官。而这些文官大多也是通过科举考试出身,那些武官更多的都是些经过历代积累的,与军队有联系的世家子弟。所以大清的北边和南边,沿海和与鞑靼接触的西北地区所镇守的边关人员在那里大多都扎根了三代之久。

明和帝不是没有想过让这些在边关有根基的官员换掉,无奈可代替和选取的武官少之又少。幸而先帝为明和帝留下了重要的手握军权的将军,并且在明和帝多年的努力之下,也有不少人看清形式投身于明和帝麾下。现在他们不少都忠于明和帝和大清,但依旧有那么些个老顽固,能力有限但野心巨大,不肯放权死死守着那手中的军权,用来胁迫陛下。这令明和帝深恶痛绝,早已是心中的一块心病。

现如今,李雎一天天长大它所代表的意义不单单是大清有了继承人,更代表着那些死守军权的老顽固不心顺于明和帝迟早是要被清算的。

所以在李雎三岁的这一年过后那些将军的后代都要被送到上京,与李雎一同在太学进修。这不仅仅是质子那么简单了,相信他们不会不明白这其中蕴含的深意,毕竟都是千年修成的老狐狸了,没有人会在这一刻露出马脚,所以九月初一太学开办的时候将会是空前热闹的景象。

九月初一这一天是太学开课的日子,新上任的祭酒在太学的门口为这些来自世家大族的公子小姐们上了他们开学的第一课。站在最前面的就是大清的太女殿下,李雎。至于为什么不是明和帝来为他们上开学的第一课,自然是因为最重要的人都是放在最后面介绍的。

跪坐在院中的学子们,听着站着的祭酒,长篇大论的说着,他们不约而同的都有些瞌睡,但是没有人敢在明和帝的面前,堂而皇之的打哈欠。终于祭酒对开学的热烈之情和对明和帝的感激之情,终于对他们诉说完了。接下来就是明和帝的演讲,明和帝作为大清身份最高地位最尊崇皇帝,对于每个人来说的意义都不尽相同。无一例外,在他们父辈和明和帝多年来的政绩影响下,最重要的是对明和帝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他们的眸子闪闪发光,望着站在台上的明和帝心情没有一个是平静的。一改之前的松散坐姿,现在的他们无一不是呈现着自己最好的姿态。

他们现在的脑中不知道想着什么,但是我们应该相信对于明和帝的讲话,应该是一个字也没有听得进去。跪坐在最前面的李雎殿下看着站在台上说着,对他们勉励话语的名和地理车,不禁联想到当她刚上大学时,大学校长在全校师生面前进行了演讲。那时的她与现在完全不同,那时的他随大流班的上了大学,即使是国家的最高学府,李雎也没提起任何的兴趣,只是简简单单的跟随家里人的安排进了研究所,遇见了那个人。而不是现在三岁的她跪坐在桌子旁,听着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在跟她说着鼓励的话。

而且她也能感受得到明和帝对他们的敷衍,虽然他说的话富有哲理和深意,但是对一群只有六岁左右的孩子说这些未免有点不合时宜了。这只是李雎自己的感想,同时,她也太小瞧了这些送进上京来各个世家的继承人。年纪小小就读完了十分之一大清最大藏书馆的李雎,也不可以小瞧这些世家的继承人。

当他们听到明和帝的话时,脸上大多呈现出与他们实际年龄不符的深思和思考。相信李雎也不是小瞧他们,只是这短短的三年来还是没能改变李雎二十多年来对待六岁孩子的认知。

『加入书架,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