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熞淡淡看着他,没有说话。
刘翰墨身为苏州知府,为苏州百姓请命,天经地义。
但他是大明的皇太孙,是监国。
要考虑的不止是苏州一地。
苏州的赋税,涉及到大明的国策,岂是能随便改的?
话说回来。
朱允熞也不是没有想过,要改变大明现行的赋税制度。
如张居正推行的一条鞭法,乃至清朝雍正的摊丁入亩;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等等,都比大明现在的税制要好。
可他也更清楚,凡事不能太想当然。
仅仅是加征商税一事,就已经掀起了如此轩然大波。
从朝堂斗争,到倭寇占松江府,可以说,皆由此而起。
虽说如今倭乱已平,可松江百姓,却是有不少人,皆因此而损身丧命,家破人亡。
真要改革地税,其阻力之大,可想而知。
张居正死后被掘墓,摊丁入亩虽然勉强执行下去,但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到乾隆时期就被废除了。
如果他已经继位登基,倒也不惧什么,完全可以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
任他天大的阻力,朱允熞也有把握面对。
可他现在还只是储君,老朱能同意他这样做吗?
既得利益者的阻碍是非常现实的问题。
即使是他穿越前的那个现代文明时代,任何触及既得利益者的改革,无一不是困难种种。
看着跪在地上的刘翰墨,朱允熞叹了口气,道:“蓝玉这段时间,追缴了多少税赋粮食呢?”
刘翰墨忙道:“计粮三百二十六万八千五百二十一石,银一百二十三万七千六百一十二两三钱。”
都不用查册簿,就记得这么清楚吗?
朱允熞微微有些意外。
对眼前这个苏州知府刘翰墨,添了几分好感。
至于苏州的困局。
他想起松江魔都之事,心中已有了主意。
“已经追缴的税赋,不能退回去。”
朝廷收税天经地义,蓝玉追缴积欠税赋,也不能说是错了。
苏州的税,也不能一直欠着不交。
只不过,蓝玉追得太急了。
短时间将历年积欠的税赋都收上来,让百姓如何能承受?
刘翰墨一听,顿时目露失望之色。
他此次请求,想的就是朱允熞能将收上来的粮食和银子,再退还给百姓。
毕竟,蓝玉大力追税的原因,是为了征粮食供大军打仗。
眼下松江倭乱已平,大军不必前来。
那这些粮食,也就用不上了,完全可以退给百姓。
万万也没有想到,太孙殿下一开口,就否决了这一条。
他垂头丧气,又心有不甘。
“太孙殿下,苏州百姓为了上交积欠税粮,不少人已倾家荡产,家中再无余粮,若是不退还回去,又不给予救挤,只怕就要饿死人了啊!”
“放心,孤不会让苏州饿死人的。”朱允熞话锋一转,又道:“这笔银钱和粮食,也不必押解给朝廷。”
刘翰墨抬头,大惑不解。
朱允熞笑道:“将收上来的粮食和银钱,全部送往松江府,用于新城魔都的建设。”
新城的建设,是一笔非常巨大的开支。
他正在发愁,要到哪里筹措银子。
苏州收来的钱粮,正好可用。
至于救济苏州百姓嘛。
“刘知府,你去张贴告示,告诉苏州百姓,若是家中无粮,又想要活命的话,就去松江府做工,参加新城的建设。”
他顿了顿,又道:“若是有因催交税赋钱粮,而被官府关入狱中的人,一律释放。亦让他们前往松江做工,折算税赋钱粮。”
“若是家中有闲置劳动力,同样可以去松江府做工,赚取钱粮。”
“有积欠税赋钱粮的,也允许通过这种形式,依每日劳作,折算工钱,抵扣欠缴的税赋钱粮。”
“孤会写信给郑和,苏州去多少人,松江收多少。除了管吃管住之外,还会按日算工钱。”
以工代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