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熊启单人独骑的上前,崔瑞右手紧紧攥住剑柄,下意识的随熊启一同上前。
自楚王负刍被俘回秦至今,已经过了近半年时间! 而在这长达一百六十九天的时间里,楚国始终没有王! 是因为没人想当楚王吗? 别开玩笑! 即便楚王处处受制、权力较少,且今年间迭代速度宛若快消品。 但王,终究是王! 不知多少人双眼发绿的盯着那个位置,哪怕是以死亡为代价也想登临那至高之位! 是项燕凭着项荣断后身死的情分和带领大军安然撤回会稽郡的能力为基,以利害游说联通各大族,强压下了所有跃跃欲试的王室宗亲。 如此人物率千军而来,公子就不怕他暴起杀人吗! 在崔瑞紧张的注视下,项燕迈步走向熊启。 最终,牵住了熊启胯下战马的缰绳! 仰望熊启,项燕毕恭毕敬的说:“此番大王返楚,臣恳请能为大王牵马!” 牵马、坠蹬,皆为忠仆所为。 项燕通过他的实际行动再次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熊启强压着嘴角,温声叮嘱:“寡人尚未登基,岂能口呼大王?” “上柱国此举,逾越了!” 项燕微微躬身,声音坚定:“大王为王乃是天命所归,更是楚人所望!” “王位至尊,唯大王可得!” “故而臣以为,臣非是逾越,只是忘却了些许繁文缛节而已。” 熊启竭力下压嘴角,竟令得嘴角都有些抽搐,却依旧难免露出了一丝笑意:“虽是繁文缛节,却亦是礼之所在。” “省却不得!” “念及上柱国多在军中,寡人不罪上柱国。” “只是,切莫再犯啊!” 熊启是真的不希望项燕再犯吗? 如果是真的不希望项燕再犯,他岂会自称寡人! 项燕也明白熊启的心思,便拱手一礼道:“臣拜谢大王!” “阖闾宫已做好登基大典的所有筹备。” “只待大王一声令下,随时皆可行登基继位之礼。” “此后,天下人皆可遵礼而口呼王上矣!” 熊启一压,再压,三压。 却再也压不住上翘的嘴角! 熊启满意的畅快大笑:“善!” “甚善!” “上柱国果真国之柱梁、寡人腹心也!” “上柱国也莫要行这牵马之事,且速上马与寡人同行回楚!” 懂事儿! 懂事儿嗷! 太懂事儿了! 不像跟在寡人身后那个崔瑞一般。 寡人分明已经离开秦境,却还对那嬴政一口一个大王,对自己一口一个公子! 忒没眼色! 项燕拱手再礼:“拜谢大王!” 松开熊启胯下战马的缰绳,项燕翻身上了自己的马,沉声道:“此地距阖闾城较远,若以车马行,难免颠簸。” “渡江的楼船已停靠在岸边。” “请大王先移步我军战船!” 熊启欣然颔首:“上柱国有心了。” 追随项燕一同前来的千名骑士徐徐后退,夹道而立。 当熊启策马向前,左右两侧的骑士突然拱手而呼: “拜见大王!” 熊启眼中流露出几分惊喜,拱手还礼:“劳诸位将士远道相迎。” 当熊启再次经过两名骑士,那两名骑士也拱手而呼: “拜见大王!” 熊启没有再次回答,只是笑而颔首,并投去鼓励的目光。 项燕把情绪价值给到了极致。 熊启也笑如菊花的享受着这条王者之路! 经过五百遍‘拜见大王’的心理暗示,跨越了由千名骑士组成的欢迎道路,曾经的秦国相邦被留在秦楚边境。 取而代之的,是大楚的王! 心潮平复,超然的心态油然而生。 熊启脸上的笑容缓缓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沉稳的问话:“现下国内局势如何?” 见熊启如此快的收敛了情绪,始终暗暗观察熊启的项燕眼含笑意。 他之所以压下国内那些跃跃欲试的公子公孙,配合熊启夺取楚王大位,并不是因为熊启给项燕送了好处,也不是因为熊启给了项燕什么承诺。 最主要的理由就在于熊启担任秦相多年,是一名身居高位已久、工作经验丰富的即战力,拉过来就能用,无须花费时间培养。 且熊启对秦国十分熟悉,在对秦战争中有特攻效果。 熊启方才的狂喜,项燕可以理解,人之常情嘛! 熊启如此快的收拢了情绪,更让项燕对自己的选择颇为满意。 面对熊启的提问,项燕便也不遮掩,而是坦言相告:“危若累卵!” ( “去岁秦攻我大楚,令得我大楚损失了半数疆域,且那半数疆域乃是我大楚的膏腴之地!” “不止如此,秦长安君、秦将军杨端和还令兵马四出,将诸多黔首劫掠回秦,即便秦长安君北上伐赵后,秦军后撤,秦军留下的也只有一片百里无人烟的土地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