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朝臣都认同颔首:
“不错,长安君去岁率疲兵北上,大破燕国十万大军,阵斩燕国相邦将渠,燕王必对长安君心有忌惮,若长安君镇守东北,燕王喜除非发兵二十万以上,否则恐无胆南下。” “若是果真能由长安君镇守东北,则我大秦只需要付出数万兵力就能慑燕国不敢发兵,大大缓解压力。” “臣附议!” 嬴成蟜也跃跃欲试的上前拱手: “臣弟请战!” 一个很离谱的事实是,虽然原本历史上的燕王喜对燕丹看起来一副爹不亲娘不爱、随随便便就会把燕丹扔去别国做质子、分分钟就想废太子的态度。 但在燕国末期,燕王喜却又将燕国军权交付给了燕丹,让燕丹成了燕国最后一代大将! 虽然嬴成蟜已经大幅扰乱了时间线,但以燕国的国力和燕王喜的性子,难有大将会愿意投奔燕国。 也就是说,此战燕国的主帅很可能就是燕丹! 嬴成蟜自问难以对抗李牧、王翦这等当世大将,但他还打不过个燕丹? 公仇私怨,一战可定! 然而嬴政却肃声回绝:“不可!” 嬴成蟜愕然发问:“为何不可?” “臣弟此战必定不会不遵朝廷命令,私自率兵借道齐国以北上伐燕。” “更不会身先士卒,杀敌陷阵。” “王兄为何不允臣弟出征!” 一众朝臣不由得嘴角微微抽搐。 必定不会? 如果真不会的话,你为何在还没挂帅之前就已经盘算好了伐燕的路线! 你说你会遵令行事? 宫门外的大黄狗听了都直摇头! 嬴政也噎住了。 伱如此言说,寡人如何能放心啊! 但考虑到此战的严峻程度,嬴政还是沉声道:“陈城距离鄢城近一千三百里,便是传令兵沿途换马亦需四、五日方才能往返一次。” “若楚上柱国所部继续沿汉水逆流而上,甚至是转进巫山,则传讯会愈加艰难。” “上将军翦以弱势兵力于东南方向抵抗楚军已是不易,再难纵跨千余里去拦截上柱国燕所部。” “故而寡人意欲遣弟领兵南下,应战楚上柱国所部!” 蒙武若有所思的认同颔首:“王上英明!” “鄢城战场比之东北防线更加重要,也更需要长安君之能!” 如果让王翦兼顾鄢城战况,王翦就需要在对战屈桓的同时指挥鄢陵战场。 王翦要在看到鄢陵军报时预判两天后的战况和项燕在两天后的应对策略并做出指挥,在四天之后才能真切看到项燕对自己战术的应对措施和自己战术的执行效果。 这还只是最理想的情况。 如果天降大雨大雪,传令兵行进必定缓慢,军报的传递时间必定会进一步拉大。 且项燕也不可能坐视不理,项燕很可能会派遣斥候截杀传令兵,让军报无法成功传达。 诚然,王翦之能优于项燕。 但在顶着按天计算的延迟,时不时还会面对丢包、掉帧、假消息等恶劣条件,王翦还能战项燕而胜之吗? 谁都不敢保证! 这个时候便需要一名本领过硬的将领顶上去。 而曾经大败楚军的嬴成蟜就是最好的选择! 然而嬴成蟜却有些傻眼,赶忙举荐:“臣弟以为,蒙将军更适合领兵往鄢城,对战楚上柱国!” “蒙将军乃是我大秦少有的善水战之将。” “楚上柱国所部自汉水而上,此战必定多水战。” “合该由蒙将军挂帅而战!” 蒙武沉默以待。 身居高位的他不会主动请战。 但如果嬴政需要他,蒙武也会毫不犹豫的剑指项燕! 然而嬴政却摇了摇头:“蒙将军久与赵交战,更熟悉赵军。” “故而寡人意欲请蒙将军戍于阳晋,一面提防燕国,一面静待良机,随时攻入赵国东侧,与上将军齮配合而战!” “蒙将军可愿为大秦出征否?” 蒙武肃然拱手:“末将领命!” 随即蒙武笑着看向嬴成蟜:“本将更熟悉赵军,长安君更熟悉楚军。” “此番北上震慑燕国、合围赵军之事,便先由本将愧领了。” “愿长安君武运昌隆!” 嬴成蟜苦声道:“本君前番固然战楚上柱国而胜,但那是险胜!” “若再与楚上柱国对战,本君着实不敢言必胜!” “本君以为,还是……” 自家人知自家事。 嬴成蟜真切的认为,上一次他之所以能够战项燕而胜之,其主要原因在于楚国内部派系之间的矛盾。 项燕始终不能将楚国的兵力整合起来,反倒是给了嬴成蟜各个击破、挑拨离间、借力打力的机会。 即便如此,嬴成蟜也是依靠奇袭寿春城才险而又险的获得了胜利。 最近楚王负刍用让渡利益的方法暂时稳住了楚国权贵。 虽然此战的项燕依旧算不上完全体项燕,但却已比上一战难打了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