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丞相发回的文书?” “举荐张苍?” “我没有听错吧?李丞相怎么会举荐张苍呢?” “他们两个不是没太深交情吗?” “这” 当听到魏胜高喊出的话语,大殿所有人都不镇定了。 也实在没办法镇定。 李斯突然传回的文书,打乱了一切的布置跟计划,之前自认自己稳胜的几人,一下也有点慌了神。 所有人都没有想过这种情况。 李斯的这份文书,出乎了所有人意料。 他们之前,甚至就没有想过,李斯会发回文书,更没有想过,李斯会举荐张苍。 李斯跟张苍师出同门。 这个消息,整个朝堂的官员都清楚。 但李斯仕秦以来,从未给张苍任何优待,只有无尽的冷漠跟忽视,张苍跟李斯之间也极少有来往,久而久之,所有人都认为两人就只是空有师兄弟之名分罢了。 而且李斯素来公事公办。 极少徇私。 他们更不会往这方面考虑,而今这份文书传回,也让不少人大惊失措。 令狐范、召平等经济大臣脸色十分的难看。 看向张苍的眼神,充满了不善。 他们千算万算,却是没算到,还有这一出。 这让他们如何不气? 李斯可是大秦丞相,他在朝堂的话语权不可谓不重,原本少府之官职,已是他们这些经济大臣的囊中之物,现在一下又多了变数。 而且他们前面之所以这么沉稳镇定。 就是因朝堂很多大臣未归。 李斯、顿弱、姚贾等三公九卿不在,他们竞争少府的压力会少很多,也会少很多的反对跟争议,结果李斯等人虽然没有回朝廷,但文书却送来了。 这让他们的算计一下落了空。 一旁。 冯去疾面露愕然。 李斯特意插手少府人选的选择,这其实也出乎他的意料。 他跟李斯一左一右,共事有几年了,深知李斯的秉性,李斯是很爱惜自己羽毛的,不会轻易让自己给人留下话柄,更不愿给自身沾惹麻烦。 少府官员的挑选,以李斯既往的性格,根本不会主动掺和的。 唯有尘埃落定,才会出来说两句。 眼前这不合李斯的风格。 所以只有一个可能。 便是扶苏有意要求的,或者暗中提醒的。 唯有如此。 李斯才可能这么做。 而这未必没可能,扶苏对于少府之位,看的很重,因为扶苏这几年,一直着手的便是财政,自不会轻易将少府大权旁落。 想到这。 冯去疾心中暗叹一声。 朝堂的这些大臣,恐都被扶苏摆了一道。 不过能让李斯这么举荐张苍,多少也能看出,李斯对张苍是较为认可的,不然李斯绝不会冒着自损名声的情况,去帮张苍举荐。 只是现在随着李斯的插手,朝堂的气氛可就不一样了。 冯去疾淡淡的扫了一眼殿内。 依旧没开口想法。 闻言。 扶苏露出一抹讶色。 他似完全没想到,李斯会发来文书,也是连忙道:“魏胜,将李丞相送来的文书拿来。” 很快。 魏胜就将文书送到了扶苏手中。 扶苏将这份文书仔细看了一遍,确定魏胜说的并无问题,这才颔首道:“李丞相远在关东,却还时刻忧心朝堂之事,实在令扶苏有些汗颜,对于举荐张苍,李丞相也说明了原由。” “并无任何徇私。” “魏胜,将文书递给朝中大臣看看。” 扶苏挥手,将竹简往前面一递。 魏胜连忙上前,将这份文书接下,随后交到了冯去疾手中,一时,冯去疾四周的官员,都将脑袋偏了过来,想看看文书上到底怎么说的。 至于文书有没有可能作假。 他们没想过。 这断然是不可能的。 李斯乃朝堂重臣,文风很明显,若是有人造假,很容易就辨出,再则,李斯已经在回来的路上,若是听闻此事,日后又岂会不严查? 谁敢冒着这么大胆子去作假? 冯去疾简单看了几眼,辨认了一下字迹,知晓的确是李斯亲笔所写,便将文书递给了身旁的大臣,其他大臣连忙接过,仔细的看了起来。 等这份文书传递了十几手后,基本殿内所有大臣都看到了。 其中,令狐范、召平等官员看的更为仔细,他们甚至很希望从中看出问题,看出猫腻,而后指证这份文书有问题,并非出自李丞相之手,只是任凭他们怎么看,始终都看不出任何问题。 因为李斯的文风太过鲜明了。 苍劲如铁勒银钩,秀美如山川画卷,工肃如法度森严。 李斯文字之瑰丽,在整个朝堂都是有口皆碑,朝堂的这些大臣,其实都能写的一手好字,但普天下能够跟李斯字迹相媲美的,唯有胡毋敬跟赵高二人了。 正因为此,三人才被始皇委以编写千字文。 李斯的文字,就算是临摹,都很难模仿出其中的意境。 这份文书,仅一眼,他们便知晓,这的确就是出自李斯之手,却不可能旁人所写。 等殿内所有大臣都看过后,扶苏才悠然道:“既然李斯丞相举荐张苍,也名列了张苍的种种优点,那也将张苍也列入到讨论的范围吧。” “诸位大臣认为如何?” 一语落下。 举殿一下安静下来。 并无人主动开口,全都目光闪动。 他们又岂会不知,若是开口同意,以李斯在朝堂的威望影响力,只怕这少府之位,多半会落到张苍头上,毕竟李斯主动举荐的情况,放眼李斯整个仕途,都少之又少。 而过去李斯举荐的都是何等人物? 尉缭、郑国等。 都是为大秦立下赫赫功业的人。 李斯举荐人才,就算是始皇都会不由多看重几分,他们又岂敢去争辩?若是因此得罪了李斯,那对他们日后在朝堂,定会是极大不利。 他们又岂敢冒险? 安静稍许。 冯去疾主动开口道:“既然李斯丞相对张苍御史如此认可,也极力举荐,臣认为将张苍御史列入到考虑范围也是理所应当。” “臣赞成殿下观点。” “臣附议。” “臣附议。” “.” 很快。 大殿内就响起一阵附议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