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份,最后一天。 李建昆照例到菜门营鸽子市交货,收单,完了奔五道口商业区,老样子,找牛师傅买报纸,遂骑车颠回燕园。 哎,业务量下滑严重啊。 今儿才接到十来张照片。 并非他李老师活儿不好,主要市场接近饱和。 这年头,哪怕是城镇居民,还得是年轻人,一年能拍一张照片就算不错。 五道口一带的市场,就那么大。 得,总不至于没有,小钱也是钱。 心态老的好处,便在于此。 这叫豁达。 回到宿舍,泡上一杯茶,电风扇打开,热风混合着热汗,却能催化出舒爽凉意。 李建昆悠哉坐在窗边,阅起报纸。 “咦?” 人报副版上的一个标题,使得他虎躯一震—— 《外资香洲毛巾厂,在朱海落户》! 李建昆手捧报纸,眸中流光溢彩。 来了,终于来了! 香山澳的商人曹光彪,在朱海建起了我国第一个外资项目,香洲毛巾厂。 朱海相关单位,与香山澳纺织品有限公司,签订了毛纺来料加工协议。 这是啥? 日后大名鼎鼎的“三来一补”! 而这整个事件意味着啥? 改革开放的大门,已然推开一道缝隙! “唰唰!” 李建昆找来小本本,做笔记,这是他每日坚持阅报后,养成的一个习惯。 遂指尖跳动,转着英雄笔,托腮沉思。 片刻后,又在本子上写下几段话: “改革开放临近!” “南方先行!” “我在北方,首都返城知青的就业问题,日益严峻,新业态的出现,指日可待!” “两个大势!我该如何借?” 借势,经济学中的重要一环。 众所周知,老犹子做生意厉害,就是……嗯,懂的都懂。 犹太经济学家威廉·立格逊说: “一切都可以靠借,这個世界已为你准备好所需的一切资源,你要做的,仅仅是收集,运用智慧有机的组合”。 唰唰唰! “现阶段,我没办法做正经生意,但我身边有知青,能向他们借资质!” “南方的资源,有钱就能借!” “我还缺,缺……一个经营场所!” 撂笔。 一个特前瞻性的商业企划,在李建昆脑子里初步成型。 嗯,提前筹备,没有任何坏处。 当下的问题是,如何将这两个大势,借到极致。 开个小门店? 浪费啊! 时代带来诸多制约,李建昆再次陷入沉思。 ----------------- 九月初。 胡自强和吴英雄陆续归来,燕园复苏,重新洋溢起青春的活力,且越来越浓郁。 1978年新生入学季,正式开始。 “建昆,一起不?接学弟学妹去!” 这个大眼贼,去密云山区待一个暑期,没晒黑,还白一圈。 毕竟年轻,瞅着隐隐有点小白脸的感觉,忒不习惯。 也是越发骚了。 “你确定是去接学弟?” “要不你接?我接学妹,嘿嘿!” 瞧,都不掩饰了。 “英雄啊,别瞅了,你八成需要一位大姐姐的关怀。” 胡自强夺过吴英雄手中的报纸。 最近还有一件大事发生。 全国几个重点城市,将于9月15日,举行出国留学生公开外语选拔考试。 截至报名没两天。 此事将掀开这个国家留学史上的崭新一页。 后面整个80年代,出国留学,大抵成了几乎所有大学生的共同目标和愿望。 比较遗憾的是,一部分人,从此却没再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