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春同行六十年 第七十四章 春里的故事 在福州开了一董事会,去武夷山玩一,然后风尘仆仆驱车去厦门。 厦门厂厂长姓吴,原来是大公司工艺处处长,今年五十多岁,祖籍福建人。他个子不高,面色苍白,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大很多。原因是去年他得了肺病动过手术,不喝酒也不吸烟,甚至不允许别人在他身边吸烟,所以精神状态不是很好。由于他带病坚持工作,且工作业绩突出,获得一九八五年“五一劳动奖章”。 路上,梁经理已经将吴厂长的这方面情况介绍给车宏轩,避免他不注意。 车宏轩也听过吴厂长的一些故事,更知道他是老资格,因此心理上非常敬重。由于身体多病的原因,年初的厂长会吴厂长没有参加,所以车宏轩没有见过这位德高望重的企业家。 吴厂长让司机将梁经理一行人安排住下,稍事休息便把他们拉到工地。工地是政府大楼,豪华程度在全国也是数一数二的。 吴厂长站在工程简介的大牌子跟前,指着效果图介绍:“你们看,整个工程外立面前后中心位置全是玻璃幕墙,四个楼角是石材幕墙,上部是银灰色铝板幕墙。现在力挺已经基本安装完毕,面材已经开挂。一会项目经理过来,我们戴上安全帽进去看看。” 梁经理看一会效果图,又回头看看被安全网包围的工地,皱起眉头问:“技术支持来自哪里?材料来自哪里?” 吴厂长:“对岸,炮击停止后关系得到缓和,有不少同胞回来创业,我们是重金聘用。” 梁经理不得不暗暗佩服,赞叹地:“看来你们走在公司前边了。” 吴厂长笑了:“是市场在推动我们。” 梁经理扭头对车宏轩:“出来看看就对了,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车宏轩感慨地:“时不我待,催人奋进啊!” 吴厂长自豪地:“整个工程使用的材料全部是对岸的,但加工完全是我们自己干。这里边技术含量最高的是玻璃板块粘接,需要进口结构胶,并且要在特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加工,加工后要保证有二十一的固化时间。这些工艺目前国内还没有,都是我们自己建起的生产线。你们看,大楼顶部有个玻璃屋顶,上面的每一块玻璃尺寸都不相同,并且全部是双曲面,玻璃拉弯和铝型材拉弯都非常难,也都是我们自己建起的生产线。假如公司内部有类似工程,我们可以提供劳务服务。” 梁经理点点头:“一定要把技术积累反馈给公司,以便推动整个公司的技术发展。” 吴厂长:“公司技术科和研究所的两伙人都已经来了,李总工程师安排他们全程跟踪这个工地。我们公司也聘请了两名大学生,在现场跟踪学习。” 梁经理赞叹地:“很了不起。技术科和研究所的人,开完董事会安排我见一下。” 吴厂长点点头:“好的。除了见这些人,我还有个安排,有几个台商很想去内地发展,我安排个时间大家坐坐,拉拉家常,建立起关系。” 梁经理想想笑了:“一定要见个面。” 吴厂长也笑了:“广交朋友是必要的。昨和李总工程师通个话,他后几过来,你们还等他吗?” 梁经理轻轻晃晃头:“不能等,我们要去深圳,还要去武汉、合肥和西安,家里还有一堆事,再不抓紧回去就开锅了。” “好吧。”吴厂长勉强地点点头,然后叫来项目经理,陪同一行人参观工地。 在厦门期间,吴厂长没有陪饭,派个会计既负责结账又负责导游。 两年后吴厂长病死于厦门。 离开厦门的那,因为整理董事会纪要,早上邹助理没吃好,在机场要了一碗面,他反复对服务员:“麻烦给我来一碗面条。” 服务员带着规定的微笑向他礼貌地点头回答。 半个时后面条上来的时候,车宏轩一看就笑了,来了一大海碗。这个碗有多大呢?如果装水,怎么也能装两升。碗里装有半斤挂面,别邹助理那体格,就是车宏轩也吃不下去。 邹助理看着面条问服务员:“你这是碗吗?” “是先生,就是这种。” “请问你们这里的大碗有多大?请你把大碗拿给我看看!” “不知道了,听不懂你什么!”服务员瞪他一眼走了。 邹助理不服气,找到吧台,一定让人家拿出大碗,服务台告诉他既没有再大的,也没有再的,想吃就这一种。 邹助理问:“我吃不了这么多怎么办?” 没人理他了。 邹助理气坏了,他鼓起勇气开始吃,一直把这碗面吃掉,然后对车宏轩:“撑死我了,这么多年也没吃过这么多饭。” 车宏轩:“吃不了就算了呗!” “那可不行,一粒粮食一粒汗,谁浪费了王鞍!” 这件事一直留在车宏轩记忆里。一九九零年邹助理英年早逝,在送葬的路上,车宏轩想起这件事不禁潸然泪下。 深圳有两个厂,一个是铝门窗厂,一个铝型材挤压厂,因为大公司有位副经理常驻这里且设有办公室,加上好多大公司领导经常光顾,所以大大的事情都要听大公司的。梁经理一行人不过是来开个董事会,落实领导的意图而已。 这时候深圳厂也已经开始幕墙施工了,门窗厂刘厂长是大公司机关的领导,是石文红的前任,人特别精明,接受新事物特别快。虽然已经年近六旬,可大公司领导许诺,只要他身体条件允许可以一直干到七十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