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对于罗康离婚这件事接受良好,一方面是因为大家对罗康的性格有所了解,另一方面要归功于蒋文明不做人。他一向眼高于顶,瞧不上大杂院里的人,别人又不是感觉不到。这会子他家出了事,又知道罗康已经和他离婚,大家都恨不得拍手叫好。
原主一个玩的好的小姐妹,性格和她类似,在家里的待遇比原主还不如,但是在孝顺父母这方面俩人倒是如出一辙。可见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了。
小姐妹的父母更是过分,自己的钱大部分都给儿子,大儿子二儿子平均分,老两口留下的钱经常不够用,要跟邻居借点才能过完一个月,倒也不多借,三块五块的。等到女儿回来看他们的时候,就让债主直接跟她说“你妈从我这儿借了几块钱”。原主这傻姐妹乖乖掏钱替老妈还债,又留下点钱给老妈生活。自己回家去省吃俭用。她没嫁人之前,所有工资全部上交,交了几年,等她嫁人的时候,老妈给她30块。把她气坏了,直接又还回去了。
“这点钱您就甭给我了,我也不要。一共30块,对外还说我拿您钱了。我也不给您说这话的机会。您记住了,我没要您的钱。”
撂下狠话,该孝顺还是孝顺。就落了一个“没要老妈钱”的名声。
她嘴上也经常说,“我妈也不知道心疼我,光想着我大哥二哥了”,但是作为全家最被薄待的孩子,她是最孝顺的。一边埋怨着老妈不心疼她,一边说“老妈养大我不容易”。嫁人以后,这家伙还每个月给爸妈5块钱。说好了每个孩子每月给5块,但实际上只有她一个人按时给。往后随着工资的增长,这钱还不断的往上涨。这还不包括她额外替父母还债的钱。
不愧是原主的好姐妹。
罗康看到这个小姐妹,关于她的记忆就浮上心头,都快要被她的脑回路惊呆了。这人咋想的呢?那怎么是老妈的钱?明明就是她自己交的工资啊。
但是该说不说,这人和原主的性格是真的很像。
一见到罗康就说:“你这婚离得好,就姓蒋的那德行,真跟他过不到一块去。你还能和他对付了三年,我都佩服,你这三年是咋过的呢?”
罗康被她噎住了。完全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紧接着她又说道:“你把孩子要过来也是对的,跟着男的真的不行。以后姓蒋的再娶,有了后妈就有后爹,孩子还能有什么好?不如跟着你这个当妈的。咱们女人为了孩子,能做到不再婚,他们男的可做不到。你不信我把话放这儿。”
罗康:“……”
其实,大部分女人也做不到。
沉默了两秒,她说道:“蒋文明已经再婚又离婚了,你不知道吗?”
不用把话放这儿了,他就是做不到不再婚啊,事实上他都已经再婚过了,连离婚都来了第二回呢。
这回换她的小姐妹沉默了。这家伙吃瓜没吃完整,还真不知道蒋文明二婚的事。
不过她随即就拍掌说道:“这回他应该能做到不再婚了,我相信没有哪个人会瞎了眼再嫁给他了。”
罗康:“……”
世事难料,还真不好说。
几个人聊着聊着,就聊到了罗平不往家里寄钱还要父母贴补的事情,这种事情其实很常见,参与聊天的各位,家里的兄弟们多多少少都有点这个德行。就像罗康的那个小姐妹的两个哥哥,说起来简直比罗平还过分。但是大杂院里所有的老人们都接受良好。他们默认自己的一切都是儿子的,早给晚给都是给。至于儿子们孝顺与否,并不是他们是否赠予财产的前提条件。
似乎每一个家里,也都有一个适合兜底的孩子,就比如原主和她的小姐妹,在原世界里,都是没得到任何好处,却要负责给老人养老送终的人。所以老人们才会肆无忌惮。他们浑浊却又精明的双眼看透了每个孩子的脾性,他们知道自己无论如何都不会沦落到老无所养的地步。反正有人兜底呢。只是有人兜的好点,有人兜的稍微差点。
但是,和罗家不同的是,别人家的儿子不像话,人家都大大咧咧的说了出来,小姐妹的父母就明说了,“两个儿子都指望不上,要说孝顺,还是他家姑娘孝顺”,但即便如此,财产也是给儿子的,孝顺的姑娘除了责任,啥也没有。
但是罗家父母和他们又不一样,他们对外都是夸罗平的,儿子懂事听话有出息,至于罗康,没有贬低,也没有夸奖。毕竟,罗康的表现都被大家看在眼里,他们也没法昧着良心说她不好。
大杂院里的人听了罗父罗母的话,再加上罗平是个当兵的,所以都默认了他是个道德模范,肯定和别家的儿子不一样。所以这会一听罗康这么一说,大院里的女儿们有点惊讶,儿子们就是有点兴奋了。父母虽然给他们钱和东西,但也没少夸罗平来踩他们,结果呢,罗平和他们一样。哈哈哈哈哈。回去就和父母学舌。
而这,也正是罗康想要的效果。
原主对兄长有感情,所以有点滤镜,觉得兄长只是软弱,没有坏心眼,一切事情都是嫂子的错,所以她一门心思和嫂子干架,帮父母争取权益,别人说她哥的时候她还会下意识的帮他辩解,帮他说好话,罗康可不会这么认为。夫妻一体,儿媳妇不孝的根源就是儿子不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