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咳。
“不是你们想的那种笑话儿。”
老陈和小陈:“……”
有种拍马屁拍到了马腿儿还被甩了一马尾巴的感觉。
“那是哪种笑话儿?”
老丁:“或者说是离奇的事儿,你们听听就明白了。我们部门有个姐妹儿,认识知青办的负责人,听说这两天,那位负责人正在发愁呢。”
老陈:“党主任?”
老丁:“对,她这个姓还挺少见。”
筱竹:“……”
也不算太少见,很多进了福利院的孩子都姓党。
老陈:“她这动员工作不好做,是得发愁。说起来,五几年就有知青下乡,但那是自愿的,很多人是因为在城里实在无所事事,还吃不饱饭,所以主动下乡。老刘家那大儿子你还记得吗?他就是主动去的,63年的时候,正长身体的大小伙子,吃不饱饭,就报名去了兵团,听说那边条件还挺好。那时候乡下日子比城里好过。但是这两年城里的条件已经好一些了,很多人就算是没工作,勉强也能吃上饭,那谁还愿意下乡啊?现在乡下可比城里苦。但是不去又不行,下乡变成强制的了。老孙家二儿子那一个班级,一锅端,一个都没留下,全给送走了。谁见了知青办不躲着啊?她可不得发愁。”
老丁:“让不让我说完?”
老陈:“你说你说。”
老丁:“她这回发愁,不是因为动员工作难做,是因为姜凤英。”
陈筱竹:“她又咋了?”
老丁:“按照政策,姜凤英不是该下乡了吗?但是党主任觉得,这个人去了乡下,纯属给老乡添麻烦。一是她特别倒霉,最近她天天出状况,听说不光脸上留了疤,嗓子也坏了,说话跟砂纸磨墙似的,特别难听。虽说运气这种事儿有点不靠谱儿,但是咱还是得说。党主任觉得,就她这运气,到了乡下也干不了活,还得占用为数不多的医疗资源。而且,哪怕她真的一点活也不干,老乡们也不能真眼睁睁看着她饿死,不管是好的赖的,总得给她吃饭,等于她还白占了人家的粮食。党主任说了,她要是把姜凤英派下去了,那是对不起老乡。”
筱竹“噗哧”一声,这虽然不算是个笑话儿,但确实挺好笑的。
她说道:“党主任觉悟高啊,她说的有道理。”
老陈也跟着点头,补充道:“我听说,有人去北郊插队,知青们挣的工分都不够,生产队只能给他们赊账,每个人都欠了生产队一屁股债。”
筱竹:“那得还吧?”
老陈:“那谁知道呢。要是每年的工分都不够吃,债只会越欠越多,啥时候还啊?最后可能就是不了了之。”
老丁敲敲桌子。
老陈:“咳咳,然后呢?“
老丁:“然后啊,她不光点儿背,她还品性不好啊。党主任又担心她到了乡下,不光帮不上忙,占用资源,还担心她会祸害老乡家的东西。之前不是就有过这种情况吗,有的知青下了乡,不会干活,挣的工分少,吃不饱饭,就偷人家老乡的鸡吃,还有的把人家养的狗都给宰了。党主任担心她也会这么干。就不太想让她下乡。”
筱竹:“所以呢,姜凤英就能逃避下乡的事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