睁开眼睛的时候窗户漆灰,就像太阳快落山。弯下头捏一下地上的手机,五点二十一。
心里咯噔一下,这算是平生起来最晚的一次,没想到一觉起来,不过一会,就要到第二天晚上了。
但是仔细一看闹钟,恍恍惚惚数字前面映着凌晨两个字。
以为自己睡了很久,原来三点多睡,到现在不过没有两个钟头。
最近的生活实在没有规律,人说刚上大学的时候,非常迷茫,我倒是没有这个感觉。没想到大学快毕业了,跑到所里去,迷茫在宿舍里。不分白天晚上,宿舍里面没有四季。
倒也不是说我什么也没干,恰好相反,是能干的都干完了,实验室硬件的问题也不再赘述。以前总是觉得我在胡搞的师兄,最近也放下姿态
“师弟,我最近也在用你的合成方式做一些粉末,测测发光。”
对于偏见不用争论,实际行动最有征服力。
但对于一些依托于上级的什么荣誉评选一类,实在遗憾,这些东西不属于离群的人。
“我就想问一下量化标准。”
“没有量化标准,你们都很优秀,但名额就是很有限。”
“可是没有量化标准,是怎么把这些人筛选出来的呢?我知道大家都很优秀,名额也很有限,可是最终还是要选出个三六九等来,我想问筛选的标准,到底是什么呢?”
“这个没法量化。”
没法量化,却能得到量化的结果,上级心中的一杆秤,不知道是在打量优秀的人,还是在打量这些平时优秀的助理。
但是实际上要把一件事干成,一个人是不行的,这就像自行车要骑着走,脚踏着脚踏板,把要骑着走的指传达给链条,链条再传达给齿轮,齿轮再传达给轴,轴再传达给辐条,辐条再牵引着车轮,车轮上的橡胶才和地面摩擦,自行车才能动起来。真正把“动”这件事做成的人是“橡胶”,但没有之前“链条”,“齿轮”这些人,这件事是做不成的。和事情打交道,更多的时候是和人打交道,不缺乏质量最好的“橡胶”,缺的最多的,还是听话,传达效率最高的“链条”。
所以自身本来一身反骨,想依托群体把事情干成,即便干成了,和群体也亲近不到哪里去。总是独来独往,这样一来,才发现自己才是真正的“以自我为中心”,怨不得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