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究竟该如何筛选?”
人才,并不是说读书了就会成为人才。
如何筛选出可用之才,诸葛亮一时间陷入了沉思。
独孤言闻言,呵呵一笑。
筛选人才,那就再容易不过了。
诸葛亮这是受限于这个时代。
所以才会想不出来。
科举,无疑是现在最合适的一个方法。
想到这里,独孤言便对诸葛亮说道:“孔明,其实选拔人才很简单。”
“我们只需要举办一场科考。”
“也就是用来考教学子们的一场盛会。”
“由我们出题,学子们统一答题。”
“然后将卷子收上来,再根据学子们的答案,评选出前一百名。”
“前三名,分别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
“这三者,再考其秉性,然后择良而重用之。”
“另外,第四名以外,到第一百名,皆为进士!”
“这些进士,可为地方官员。”
“然后再考察其在地方为官的作为,有功绩者,则提拔,有过者则罚之。”
“如此一来,只要年年举办科考,”
“那我大汉帝国,将不缺人才,而且还可以大大的防止世家的族的诞生。”
“就算是不能防止,也能大大的削减这些世家大族的实力。”
“达到分化而治的效果,就如我汉初推恩令一般!”
“妙啊!”诸葛亮听完独孤言的话,顿时一拍大腿。
觉得这个办法不错。
这样的办法,相比于以前的推荐法,简直好太多了。
皇帝不会受制于人不说,还能得到无穷无尽的人才。
而且普通老百姓,有了挤进上层的机会,那到时,必将人才辈出。
天朝强盛。
不过兴奋过后。
诸葛亮顿时便想到了其中的问题。
要知道,政策可不是说实行下去的,就能实行的。
他们之前搞的那些新政律法,可是花费了大功夫的。
每一次要推行新的律法或者政策时,他们两个人,都是经过仔细的推敲过程与结果。
最终觉得可行的话,才会颁发下去。
如今是三国鼎立的时代。
内部是必须要保持稳定,不能出现问题。
如果出现了,那就会给其他两国有了可乘之机也。
而诸葛亮想到的,自然是现在的长安本土士族。
于是他便对独孤言说道:“阳明啊,要是此法颁布下去的话,引起士族的强烈反对,那又该当如何是好?”
可以预见的是,到时那些朝臣,肯定有一大部分,会不同意这个政策的。
因为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崇高的品格。
为了家国去舍弃自己的利益。
他们这些人当中,有一大部分,当官,都是为了能赚更多的钱,或者权力。
而科考,无疑是断了他们的利益。
以前的推荐法,那就相当于是世袭制的一样。
他们的子女,可以在他们的布局下,开始进入朝堂。
只要不出现意外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