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幕今日之所以弄这么一出戏,就是为了试探。
看看严曲文曹元明这两个老狐狸,有没有撕破脸皮的决心,又能容忍到哪一步?
现在看来,他们还是更愿意保持现状。
毕竟,四年来的谋划,眼看就要大功告成,没有人会舍得就轻易付诸东流。
另立新帝固然容易,但新帝背锅的能力,能比得过在作死的路上,策马狂奔四年的武倩雪么?
答案是显然易见的。
苏幕的心中,也因此有了判断。
至少,在明年武倩雪决议出兵北讨之前,自己只要不做出彻底砸破局面的事,严曹二人必然都会做出忍让的。
利用这一点,自己或许可以在这两个老狐狸身上,搜刮点好处。
此番入局,虽然有风险,但收益远超过作壁上观。
自己,也会有半年的时间,光明正大的发展自己的势力。
苏幕想到这,先是看了一眼跪着的曹元明,又看了一眼低眉垂眼的严曲文。
最后再看向女帝武倩雪,拱手道:
“陛下,对于这些海寇,臣所知不多。
只知道,他们是昨夜从洛水下船的,形迹可疑,被我巡查河道的士兵所发现。
臣这才引兵围剿,鏖战一夜,方才收获全功,没有放走一兵一卒逃脱!
可惜,下属们求功心切,竟然没留一个活口,这是微臣的失职。”
说着,深深低下了头。
武倩雪闻言,内心欣喜,但还是矜持道:
“苏爱卿拿获如此大功,却如此谦虚,朕心甚慰。
此功,自然当赏!”
说着,顿了一下,道:
“朕恩赐你,带刀上朝,入殿不跪!”
此言一出,苏幕还没回礼,就有文官跳出来阻拦——
“陛下,这不妥啊!带刀上朝有违祖制!”
“是啊!历朝历代,往往只有飞扬跋扈的权臣,才有此等僭越的行径!”
“而且,入殿不跪,满朝上下,也只有严阁老,因为陛下垂怜其年老无力,又德高望重,才获得此殊荣。”
“严阁老三朝元老,为大乾呕心沥血。才得来如此殊荣。苏教头左右不过拿了点军功,就如此厚赏,恐怕难以服众。”
……
苏幕冷眼看这一切。
这些言官,不岔的并非自己的这点虚衔,而是为了巴结他们的严曲文严阁老。
从这也可以看出,哪怕他们对于武倩雪所主持的大朝堂,内心再怎么不屑。
但是文官哪个不要脸面?
他日青史留名,内阁小朝堂的事断然不能写的。
这大朝堂的名声,反倒就很重要了。
严阁老三朝元老,被御赐入殿不跪,成为满朝诸公里,唯一一个能站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