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浩看完后,开口道:“许医生,有两个外院的副主任也想要来观摩手术,你的意见……”
“都来。”
许秋的回答依旧很简短。
来的人越多,分量越高,他的手术成功率也就越高。
他自然不可能放过这个机会。
……
下午五点钟,近下班前,一场临时多学科、多科室联合会诊在急诊科召开。
参会的有脑外科的金玉成。
他是临海一院脑外科的一颗新星,从许秋建立脑外科基地后,他迅速掌握要领,从神经内镜手术转到了更加精细的颅内分离这一领域,借此掌握了大量颅脑手术的高精技巧、手法。
如今比起蔺主任来都不逊色,是一位手术好手,炙手可热。
此外,肿瘤科、影像科、麻醉科、血管科的主任、副主任等,都悉数到场。
除了这些自家人,还有四五个是从外院赶来的,如韩进行、魏安等人。
这场联合会诊,最终在6:17分结束。
会诊根据病理结果,初步诊断为髓母细胞瘤(who,iv级,经典型)。
之后,许秋又提出了更严密的手术方案。
简单概括,就是poppen入第三脑室和松果体区肿瘤手术。
常规的松果体脑瘤入路有两个。
一是从幕下小脑上入路,这也是最常见的入路。
第二是后纵裂,从这里进去引流静脉比较少,只要操作轻柔,撕裂静脉的可能性就很小。
然而,许秋选择了一种少见的入路。
经过枕部,从小脑幕入路第三脑室和松果体区。
这个术式难度更高,需要注意的事项非常多。
比如,它在牵开枕叶时,有可能损伤视觉皮质。
切开小脑幕的时候,又可能导致前方的滑车神经受损。
此外,由于没有人知道陶昌翰的肿瘤长什么样,起源到底如何,因此最终病灶的移位方向也是不同的。
如果肿瘤被增厚的蛛网膜覆盖,那还需要额外切开蛛网膜,稍有不慎就会伤及大脑大静脉。
更凶险的是剥离和切除肿瘤的时候,大脑内静脉、基底静脉,还有不少分支都错综复杂地分布其中,可以说一刀落下去,就能引爆无数个足以致死的“地雷”。
“为什么选择这个入路?”
会议室,不管是金玉成,还是张浩、韩进行、魏安等人,脸色都非常严峻。
许秋给出了解释:
“如果从小脑上入路,大脑大静脉不可避免地会遮挡,影响术野与操作空间。
至于后纵裂,肿瘤位置偏下,如果用这一入路,尽管风险小了,但手术路径会拉长,病人的损伤、手术时间都会增加。”
前者,限制了主刀的发挥,相当于是限制了手术效果的上限。
而后者,降低了致死的风险,但会加大术中微小的损伤,算是踩着“病人不死”的下限做手术。
活下来的几率很大,但,活得好不好就听天由命了。
而许秋选择的poppen入第三脑室和松果体区肿瘤手术,则抛下了这一切,把手术效果,完全交给了主刀者的个人能力!
发挥得好,那就是完美切除、完美恢复。
但,一旦手术刀偏倚一分一毫,也不会有任何保底的措施,病人只能面临死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