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节,和尚微调了一下,已经看过的兄弟们可以再看一下)
实际上,在东汉中期的时候,大汉帝国是无需担忧被北方的鲜卑、匈奴入侵的。bigétν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在公元91年的时候,汉帝国的窦宪率军北伐,燕然勒石,使得草原上局势一片大好。
各个部落族群都被大汉帝国的“天军”打的落花流水,丢盔弃甲,就差跪下来唱征服了。
所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北匈奴向西迁徙,
草原大漠的北部,万里无人烟。
而临近大汉疆土的南匈奴则直接臣服于大汉,依附于大汉,认大汉为宗主国。
南匈奴内部的行政外交都被汉帝国控制,思想行为也都高度的汉化。
在这个时候,大汉帝国可以说是东荒版图上的最强帝国!!
正如陈汤曾在大漠上呐喊的那句话:“犯我大汉天威者,虽远必诛!!”
然而好景不长,东汉后来的统治者接连使出昏招,导致这一大好局面被破坏。
先是北伐的大功臣窦宪谋反未遂被皇帝清洗,长城沿线的北匈奴移民被诬告逼反,西部边疆也爆发了羌乱。
这一系列的变故直接让大汉疲于奔命,国库的钱粮也是如流水般飞快流逝,使得国库空虚,原本想要在漠北上扶持一个傀儡政府的计划也因此破产。
在后面的几十年时间里,原先并不强大的鲜卑趁汉军无暇北顾之际悄悄移民漠北,成了最大的赢家。
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在草原之上,南匈奴控制漠南,鲜卑人控制漠北,各方势力暂时都处于相对稳定有序的状态。
后来桓灵二帝过度干预臣服于大汉的南匈奴,使得南匈奴内部也是激发了许多的矛盾。
直接影响就是南匈奴内部发生叛乱,叛军甚至联合鲜卑一同南下侵犯大汉疆土……
因此,大汉现在所面临的北方边关问题不可谓不严峻。
荀彧腾的一声站起身来,朝着上位的太子拱手说道:
“殿下,若是想要暂时抵挡住这一次秋收时节北方胡人南下的劫掠并不困难。
难的是能够持久数年甚至数十年数百年的抵挡北方胡人南下。”
听闻此言,刘辩放下了正要举起的金杯,随后一脸郑重的望向荀彧,拱手道:
“文若,你有什么看法呢?
若是孤想要暂时阻挡胡人南下劫掠应该怎么做?
若是孤要长期阻挡胡人南下又该怎么做呢?”
荀彧整理好自己的衣冠后,这才开口说道:
“若想要抵挡住这一次的胡人入侵,殿下只需派遣一支精兵良将北上,驻守边关,御敌即可。”
“在下以为,殿下可分三路兵马,分别北上凉州、幽州、并州。
可令安西将军关羽为主将,征虏将军张飞为副将,领军八千入并州,协助边关将士们抵御势力最强的鲜卑部落。若是可以的话,殿下完全可以让您的老师卢公亲自带领他们,这样的话,就更加保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