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臣们送完了徐滨之后,纷纷重新回到了朝堂。
今日还有另外一件大喜事儿,那就是于歉解决了西北粮荒,此刻已经在回宫的路上了。
而且于歉一路上深受京中百姓的爱戴。
应该是西北粮荒的事情,都传到老百姓的耳朵里去了。
凡是为民着想的好官,都会被百姓所铭记。
于歉回到京城的第一时间,并不是回府,而是直奔草堂而来。
他要先将西北粮荒的事情,好好与朱祁镇汇报一番。
奉天殿上,于歉跪在地上,向朱祁镇叩首道:“臣于歉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免礼平身。于爱卿,朕可都听说了,你这回京的路上,时常有百姓相迎,还给你送了不少东西。”
于歉匍匐在地,声音铿锵有力:“臣并未取百姓的一针一线,还请陛下明察。”
“于爱卿乃是两袖清风的好官,朕都听京中百姓说了。爱卿如此受到百姓们的爱戴,可见你在百姓们心中的威望颇高,就连朕都自叹不如。”
“臣所代表是陛下,百姓们如此偏爱臣,那便是对陛下的偏爱。”
朱祁镇说:“于爱卿,解决西北粮荒,你立了大功。想要什么赏赐,尽管和朕说。”
于歉拱手拜道:“启禀陛下,老臣不要任何的赏赐,只求陛下能够修改土地制度,为百姓们谋得一线生机,给他们一条活下去的生路。”
朝堂上的大臣们都对于歉提出的这一点又是尤为不满了起来。
为百姓谋了生机,那是要让多少勋贵权臣的利益受损?
大明如今的天下,靠得就是勋贵撑起来的,还要怎么改革土地制度?
朝中大臣们没有几个能做到像于歉这般两袖清风的,他们靠着家里大片的田地过着富庶的生活。
一旦土地制度改革影响到了他们现在的利益,那他们能干吗?
朱祁镇早就观察到朝堂上诸位大臣们的脸色有些不对了。
此时的于歉肯定又被大臣们在心里问候了一遍。
“于爱卿,此事还得从长计议,现在朕在问你要什么赏赐。”
于歉也真够执着的,刚正不阿地说:“臣只有这一个要求,恳请陛下修改土地制度,否则这粮荒之事,还会时有发生。”
这于歉,可真够轴的,这么搞下去,岂不是要让他朱祁镇下不来台?
朱祁镇连忙向王振示意了一下眼色,让他敲打敲打于歉。
王振会意后,连忙对于歉怒斥道:“于歉,你这是在逼陛下吗?今日你立了大功,陛下为你论功行赏,你却对陛下提出无理要求。身为朝中大臣,你居心何在?”
于歉冷声道:“臣与陛下说话,何时轮得到一个宦官插嘴?”
“你……”王振气急败坏,连忙向朱祁镇求助。
朱祁镇连忙转移话题,道:“诸位爱卿,你们都要像于爱卿学习,学习他多为百姓造福,多为大明效力。”
“朕听说,于爱卿府邸是在城中的偏远巷子,那里没有繁华与热闹,只有贫困的百姓。”